八方人物:搞美律師試研習班29歲女年賺逾百萬

八方人物:搞美律師試研習班
29歲女年賺逾百萬

29歲的陳孜翹(Stephanie),四年前仍在美國賓州大學修讀法律碩士學位,畢業一年便毅然放棄華爾街大律師行的高薪厚職,單靠口才及一份建議書,成功取得美國企業的亞洲獨家經營權,25歲便在香港創立公司「Asia Bar Review」,專為欲考取美國律師資格的考生提供試前研習班,現時分公司擴展至台灣及新加坡,年賺逾百萬元。
「(創業)係賺少咗錢,但賺到時間,可以做多啲自己想做嘅嘢」。Stephanie口中的「賺少咗」,是指任職美國執業律師的薪金。在香港大學工商管理法律雙學位畢業的Stephanie,5年前取得法律深造證書(PCLL)後,便轉到美國賓州大學繼續修讀法學碩士,畢業後再考取美國律師執照,其後獲華爾街一間大律師行聘為執業律師。

陳孜翹放棄美國大律師行的律師工作,回港創業。

美執業起薪16萬

她指要在港成為執業律師,要獲PCLL取錄,完成課程後做兩年見習律師才能正式執業;但在美國只需完成律師資格考試,合格即可執業。新執業美國律師的起薪點每月16萬港元;在香港,見習律師只有約3萬元,即使完成兩年見習期再獲國際大行聘請,起薪點也只由10萬元起。
在美國,逾九成應考律師資格試的考生,事前均會報讀美國企業BARBRI提供的試前研習班;該公司也在世界各地開班,獨欠香港,令她萌生創業念頭。

獲亞洲獨家經營權

剛畢業的Stephanie,嘗試聯絡BARBRI董事推銷合作方案。最初每次致電對方也只由秘書接聽,聽到她是學生,只反應冷淡着她留下口訊。但Stephanie堅持每日最少致電對方兩次,一星期後,終可與CEO對話。
「我簡介自己啱啱畢業,想同佢哋合作,佢就冷淡咁叫我畀份proposal佢就收線」。她花兩晚通宵做資料搜集,完成建議書電郵對方,又不斷致電親口詢問意見。最後BARBRI董事認真與她討論合作,經過9個月磋商,Stephanie取得亞洲獨家經營權。她隨即辭工,用20萬元積蓄在港創立Asia Bar Review,又聯絡本地大學舉辦講座,鼓勵學生及業界考取美國律師執照。現時每年約有50多人報讀,學費3.3萬,業務擴展至台灣及新加坡,開業4年,年賺逾百萬元。Stephanie稱創業的滿足感很大,「時間多咗,未來會幫人做免費法律諮詢,關注婦女權益」。
■記者梁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