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電昨召開股東大會,首席執行官藍凌志為擬建兩台共1,200兆瓦天然氣發電機組護航,指現時26%備用電量仍有提升空間。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指中電現有煤機組仍未退役,造價百億元新機組落成後,屆時總發電量或升至10,088兆瓦,備用電量勢直逼近四成,發電機組閒置令中電賺取巨額准許利潤,但市民就要承擔電費加價。
嘉道理:引入競爭非靈丹
中電上月底申請環評研究,在龍鼓灘發電廠增建兩台各600兆瓦的燃氣機組。中電副主席阮蘇少湄昨未正面回應會否加電費,她指將就前期工作招標,當環評工作完成後,會收集資料和撰寫報告,交政府審批。環境局早前建議兩電准許利潤可由9.99%降到6至8%,藍反駁電力公司要有合理利潤才會持續投資。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強調,引入競爭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
WWF助理經理古偉牧稱,兩電的利潤與資產值掛鈎,中電在90年代投資過多發電機組,已令香港長時間發電容量過剩,中電賺足准許利潤,而市民蒙受損失。他指近年港府限制中電投資機組,發電機組過剩問題才逐漸減少。他認為發達國家理想備用電量維持兩成或以下,例如東京是10%、台灣電力公司認為15%屬合理水平,但本港備用電量達26%。
他質疑中電仍未公佈煤機組退役,若2019年落成新機組,總發電量或破萬兆瓦。若未來5年本港電力需求共上升5%,備用電率仍有多達37%,即使每年電力需求大升2%,備用電率仍有三成,屬「食水深」。
9個環團昨聯署促請政府在管制協議提升節能目標。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指,兩電應提升節能目標至每年1%,同時加入電力最高需求節能目標,在未來5年將最高電力需求減少4%,避免兩電過度投資,估計可令新建機組數量減半。
■記者潘柏林、郭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