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發展迅速,為配合未來發展,政府近日展開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工作計劃,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就在日前召開公聽會,聆聽各界對現行小巴政策之建議。會上大部份團體以及同業均認為政府應放寬小巴座位限制,以公共小巴經營者角度而言放寬座位限制實為一舉數得之良策。
首先,小巴增加座位最先受惠者一定是香港市民,根據運輸署統計資料,現時每月有四千多萬人次依靠小巴出入,增加座位後乘客上車機會大大增加,更縮短等候時間,相信此為人人樂見。其次,盡力服務廣大市民的小巴車長亦同樣得益;因為增加座位後可更快疏導繁忙時間候車人潮之餘,業界將稍有餘裕調動車輛,從而安排車長稍事休息,紓緩工作壓力。近年社會提倡「職業安全及健康」,小巴車長充份休息定可保障乘客安全,從而減低香港道路危險。
再者,現時小巴業界正面對人手短缺、營運環境日趨嚴峻。假若增加座位,小巴業界將可暫時緩解人手壓力,保持班次穩定之餘、收入亦隨之增長;同時,業界將可和車隊前線共享成果,也有空間提供更好的薪酬福利吸引新人入行,推動香港就業。
此外,當日亦有與會人士及議員提出無障礙運輸訴求。環顧香港社會現今及未來發展,的確存在無障礙運輸需求。然而根據經驗,現在未有車輛可符合香港現行法例規定;事實上現時業界正面對經營困難,如要推展無障礙運輸,實不是單靠小巴業界力能所及之事。
況且撇除法例限制,現今業界已有一批車輛可即時增加座位應付需求。業內有一種俗稱「長陣」的小巴車款,其原廠設計為設置超過20座位;惟因本港法例限制而須拆除多出座位,無法充份發揮功用。倘若日後放寬小巴座位限制,業界可隨時增加座位。而且小巴定位正是靈活方便的接駁交通工具,增加座位可承載更多乘客,配合香港人口急速增長,便利香港市民。
綜觀多方因素,為香港發展及保持競爭力,改善香港現行僵化過時之交通政策實在刻不容緩。而廣泛民意亦支持公共小巴增加座位,可見放寬小巴座位限制是大勢所趨。香港政府實有責任落實放寬小巴座位限制,實現社會各界之願景。
謝健良
專線小巴營辦商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