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藝術怪人的記憶碎片

【文化籽】藝術怪人的記憶碎片

【文化籽:周末藝遊】
香港藝術家夏碧泉(1925-2009)生前於土瓜灣的天台工作室,根本就是個香港當代藝術的歷史資料庫。他是藝術家,也是記錄藝術家的研究員,每次參與展覽總會拍下大量照片,並將照片沖曬、按被攝人物分別將照片放入信封,留待下次見面時交給相中人。夏爺的家人希望這些資料能公開並用作研究,亞洲藝術文獻庫(AAA)研究團隊走進這個唐樓天台,竟發現他由一九六○年至二○○○年期間,所做的研究資料及作品文檔達二千冊之多,菲林底片也有三千幀,決定先把小部份資料舉行《如影隨行:夏碧泉與文獻收集實踐》展覽。

研究員還發現夏爺收集了大量平面媒介資料,其中一盒子存放了一九六七年香港暴動以及文革相關資料。最有趣的卻是他的拼貼書本,夏爺藏有大量書和雜誌,裏面拼貼了不同的平面圖像,令紙本空間變得天馬行空,可見他是多麼的愛視覺影像、色彩與展示。我還意外發現他在拼貼圖冊中自稱「怪人」呢。
文獻庫研究團隊員首次走進夏爺工作室應該很震撼,展覽中一張海報的景象已盡在不言中,鐵架上亂中有序地放滿了黃色的舊裝菲林盒,正是眾人開門那瞬間的定格。他的工作室完好保存了涵蓋極深而廣的資料,也像打開一扇窗窺看香港藝術史。心水清的流行歌迷應該知道,「如影隨行」是王菲《我願意》的歌詞,「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行……」

【展覽】

《如影隨行:夏碧泉與文獻收集實踐》
日期:即日至5月30日 10:00-18:00(星期日休息)
地點:上環荷李活道233號荷李活商業中心11樓

夏碧泉過世後,香港藝術館舉辦《非常藝術家——夏碧泉傳奇》展覽;夏爺的拼貼圖冊中自稱「怪人」。

推土機下看樓城

那天到佐敦,發現粗菜館撤走、新樂酒樓關門,彷彿老味道只成追憶……生活壓力逼人,令人難以喘息;現代城市變化之大,也令人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城市摧毀與興建不斷,發展步伐急速,保育成為了只說不做的口號,城市鄉郊的界線被沖刷得模糊不清。
二○一五年,進劇場從城市最密集的樓層之間出發,走訪數十位香港建築及城市規劃界人士,以及生活於不同居住環境的香港市民,從政府官員、商人、學者,以至建築工人、農夫和劏房戶等。透過空間、步伐、功能、精神和身份的五條鑰匙,探究香港人在連綿的粉碎與興建中,身心所受的影響。

【戲劇】

進劇場《樓城2015(立夏版)》 
日期:即日至5月17日
地點: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王一明筆下的苦行探道

山水之道,在乎心境之變化。
黃賓虹、李可染、賈又福一路山水畫正脈傳人王一明,結合對大自然的觀察感悟與自身個性,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學道之餘,他不甘於仿效,而是敢於大膽剪裁和反叛,創作自成一格的新派山水。

【展覽】

《苦行探道》王一明山水畫展
日期:即日至5月31日
地點:上環四方街23號加華藝廊

記者:鄭天儀
編輯:黃子卓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