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中之魔鬼細節(傳媒研究員 陸昕慈) - 陸昕慈

民調中之魔鬼細節
(傳媒研究員 陸昕慈) - 陸昕慈

政改宣傳期間,高官落區作秀、前高官出面游說,宣傳聲勢造得不慍不火,沒有甚麼效果。不過,自由黨立法會議員田北俊自掏腰包25萬元委託港大民意調查計劃進行「超級民調」,希望做出最具公信力的結果來游說泛民轉軚,倒是顯得用心良苦。
問題是,即便如田少所費心籌謀——「超級民調」在政府提交政改方案予立法會表決前12日起進行,樣本數目由一般的1,000人增至5,000人,將誤差率減半至1.4%左右,在方案表決前公佈結果——結果能否如他所願,仍然是無法保證。且不說若在政改過程中哪位高官再次失言或失態激起波瀾,民調過程中的很多因素(如問卷設置、樣本組成、數量)都能影響結果。民調的誤差和可操縱性,是各方政治力量均願意解囊贊助的誘因,亦是民調被詬病失之公允的癥結所在。田少自費做超級大型民調的初衷固然可嘉——通過擴大樣本數量來減少誤差,增加民調說服力和參考價值;但其實反觀現時各方公佈的民調結果,雖然由不同政治力量贊助,並無太大的差別——均是支持方案比例多於反對意見。
受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委託的香港研究協會,在政改方案公佈當日起(4月22—26日)進行樣本為1,099名市民的民調,結果顯示,69%受訪者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較現時制度增加了民主程度,63%人認為立法會應該通過方案,69%人認為否決方案不能為香港爭取到更民主的特首普選制度;且有75%人表示當立法會議員立場與多數民意相違背時,議員應跟隨多數民意,近60%人表示方案無法通過會在下次選舉中讓反對派票債票償。這樣的結果,多數為左報和建制派採用,來攻擊泛民逆民意而行。
而now新聞台和有線新聞台先後贊助港大民研計劃、中大民調中心、理工社研中心三間大學機構,自4月23日開始聯合進行滾動調查,樣本量在1,100和1,200人之間。結果顯示,民意對政改方案支持率一直在46.7%到49.5%之間徘徊,而反對率亦徘徊在35.7%和37.6%之間。三間大學的民調結果多為本地傳媒所採信,雖然與香港研究協會的調研結果在具體數字上差了近兩成,但仍然是支持率超過反對率一成多,顯示目前對政改方案的民意分佈其實是大局已定。
有趣的是,三間大學聯合調查有做民意在不同年齡、教育背景、政治傾向人士中的分佈分析——最新一期結果顯示,63%年紀在18到29歲人士反對方案(22%支持),而52%年紀在30到59歲人士、58%的60歲或以上人士表示支持(反對率分別在35%和22%);而在教育背景方面,60%小學或以下程度人士、49%中學程度人士支持政改方案(反對率分別在17%和37%),而54%受過大專或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士反對(36%支持)。這結果顯示,支持政改方案的人士多集中在中低教育程度和年長人士當中;而年輕人和受過高等教育人士均表現出極強的反對意見。

泛民反對亦有民意支持

在政治傾向方面,不出意料,78%傾向民主派人士反對政改方案,89%傾向建制派人士表示支持,顯示泛民和建制兩派人士均有相當數目的「鐵票」人群;但在這1,150隨機受訪者中,有518人是中間派,有294人傾向民主派,僅有121人傾向建制派,比無政治立場人士152人還要少(前幾期比例亦相差無幾),香港各政治派別的民意支持率一覽無遺。值得注意的是,56%中間派、57%無政治立場人士都選擇支持政改方案(反對率分別在30%和18%),反應市民對於香港政制停步不前的不滿心態。
田北俊指若政改方案不獲通過,2017年特首選舉將沿用舊方案,「(屆時)實際上(特首)得一個老闆,就係中央政府,唔係500萬合資格投票者」。的確如此,但是各個議員需要向他們的選民負責,若支持泛民的民意如此堅持反對意見,泛民在立法會裏面投反對票是極有可能,用5,000人樣本的民調結果亦不能說服他們。從來民意如流水,若要泛民議員在政改議題上遵從「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不如也回頭看看去年78萬人參與的6.22公投結果。

陸昕慈
傳媒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