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地政總署航拍機首次發生「空難」。地政總署一部六槳航拍機本周一於元朗山貝河進行測試及飛行時,在風中突然墮河墜毀,機上價值達百萬元的激光雷達測量器亦掉進河中,須作檢查維修,幸意外中無人受傷。事件令人關注航拍安全問題,地政總署稱意外疑涉機件故障,將要求供應商改善產品的設計及性能。
記者:徐雲庭 陳志偉
政府近年引入航拍機作高空拍攝或測量,墮河的地政總署航拍機有6個螺旋槳確保飛行穩定,航拍機原本值數萬元,經更換零件後更加裝了激光雷達測量系統,整個系統連同專業軟件及桌上電腦系統,總值達130萬元。事發於5月4日下午,當時多名地政總署及供應商人員,在南生圍山貝河作測試,據悉是希望用激光雷達獲取山貝河最新地理數據包括河的寬度。
飛行3分鐘 打撈3小時
有目擊者稱,當時風勢頗大,航拍機飛行了約3分鐘後,轉彎時疑因機件故障,突然在10米高半空急墮,跌入山貝河瞬即沉進河床,幸無人受傷。
目擊者稱意外後,在場的地政總署人員立即派員划艇打撈航拍機,又曾求助橫水渡的船夫幫忙,署方最終花了近3小時將航拍機及雷達撈起。當時剛巧有航拍發燒友在附近,他並遙控自己的無人機高空拍攝了打撈的部份過程,事後放上YouTube形容事件是「空難」,又嘲笑「飛行三分鐘……打撈卻要三小時」,有網民質疑地政總署航拍機沒買保險,若出意外會否要用公帑找數。
地政總署擁9部航拍機,署方發言人證實今次是該部門航拍機首次墜機,意外中航拍機機身損毀,激光雷達則無表面破損,但由於兩者均有一年免費保養,署方已要求供應商更換機體。
署方強調,事發時現場風速在15公里以下,屬和緩及適合飛行,航拍機操作者亦已考獲英國的專業資格並獲香港民航處確認,並有按既定程序操作。署方相信意外是因機件故障而起,已要求供應商改善產品設計或性能。
南生圍山貝河是生態旅遊及放模型飛機的熱門地點,記者昨在南生圍見市民黃先生在操控小型航拍機,他強調會小心飛行,並避免飛到太遠地點如河面等以免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