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中環有甚麼價值? - 利世民

利字當頭:中環有甚麼價值? - 利世民

大學畢業後,我就開始在中環工作。05年,加入壹傳媒,才離開了這個地方。兜兜轉轉過了十年,又將事業的基地遷回中環。
朋友問:「做乜返中環交貴租?你呢隻『離地中產』,就係迷信中環價值。」其實我的客戶,多數不在中環。選擇這裏做基地,不只為了工作,而是因為生活。朝九晚六,我大半時間不在寫字樓,反而是同事們下班後,我才開始獨自工作,又或者到外國記者會邊吃邊做。
工作就是生活。其實work不hard,play也不hard。老是覺得苦的人,無論身處何方,是生活抑或工作,都一樣苦。不懂得欣賞身邊瑣事細緻處,就不會享受生活,也不會享受工作。享受,不代表要花很多錢;中環雖然有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但也有權記的廿蚊有找雲吞麵,正是豐儉由人。
有理由相信,整天將「中環價值」這四隻字掛在口邊的社會棟樑,多數沒有在這個地方浸淫過。據說,最初是有位台灣文化人,創了這個詞語,中環就此背負了香港的原罪,彷彿一切問題都源於此地。早前,在戲院里見到一群本土年輕人宣傳教義,劈頭一句就是先入為主的控訴:「你哋唔好以為唔關你哋事!」
中環人冷漠?話說昨天早上,約了朋友在外國記者會早餐。從大會堂停車場跑過去,經過文華時,已經發覺銀包不在身上。但當時我快要遲到,也顧不了回頭去找,一口氣跑上雲咸街。
坐下十分鐘不到,收到了電話。會所內不許用電話,所以轉了到留言信箱。早餐後,從留言信箱我才知道原來有人在街上拾到了我的銀包,送到了置地廣場;然後置地Concierge的朋友,見到銀包內的外國記者會會員證,致電外國記者會,打電話給我的原來是外國記者會的職員。回到置地的Concierge,我還未開口,職員已經搶先說:「李生,個銀包已經喺管理處,麻煩你跟我去辦少少手續。」
感謝置地和外國記者會Concierge的朋友,以及在其他崗位令這個地方24×7地更好的人;我覺得自己有責任,讓香港人知道你們的專業精神。建構起中環價值的,不是甚麼金融才俊,而是你們,謝謝。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