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崛起的台灣(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女力崛起的台灣
(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隨着2015年第一季結束,傳統上為期一年的台灣總統競選活動也將展開。目前,民進黨已經提名二度參戰的蔡英文主席,國民黨則仍舊人選未定,而無論各家民調都顯示,蔡英文的支持度均超過國民黨任何一組候選人。現在國民黨的情勢仿若2008年前夕的民進黨,是單純的選舉鐘擺效應,還是複雜的政治梅菲定律使然?儘管蔡英文當選的看好度超過六成,台灣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女性總統?
讓我們先回到三年前台灣總統大選的雙英之爭,民進黨籍候選人蔡英文雖然聲勢開高,卻仍敗給尋求連任的國民黨馬英九。在選情之夜,蔡英文發表了著名的敗選感言,即登山的最後一里路演說,從此沉潛等待時機再戰。妨礙她的最後一里究竟為何,至今仍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輸給九二共識、有人認為是輸給選戰策略,如對本人名譽以及副手操守的攻擊。無論是甚麼原因,現在做事後諸葛並不能充份解釋,但有兩個結構性的因素確實值得研究與深思,一是對政黨的支持率,二是對政黨的信賴度,這兩者在馬政府任期內已經產生了質變。
就第一點來說,從1998年開始,根據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民進黨的支持者大部份在兩成上下徘徊,國民黨則在三成上下移動(2000到2004年這段期間由於泛藍分裂,國民黨一度僅剩一成半,親民黨卻有一成多的支持),自認是中立者佔了四成左右。長期以來中立選民的偏好相當不定,對照起歷年選舉政黨得票率,大致可以推出比較支持民進黨的結論,亦和台灣不喜表態支持在野(或台獨)的政治文化有關,但總體來說,表態支持泛藍者平均都高於泛綠十個百分點左右。然而2012年後,即使馬英九順利連任,但國民黨的支持率卻開始呈現筆直下降,此和馬政府的失職與涉嫌貪腐脫離不了關係,但更致命的是對國民黨這個品牌的損傷,連帶也使泛藍陣營的總支持度達到歷史新低,已經與泛綠陣營並駕齊驅。

國民黨能力備受質疑

民意如流水,做得好自然會有人支持,是民主政黨政治的鐵律,泛藍的衰弱與中立選民的歸隊是正常現象,只要痛下決心改革,國民黨當然有機會扳回一城。不過麻煩的是,目前台灣選民質疑國民黨的執政能力遠甚於前,例如在兩岸交流方面,根據頗富盛名的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的調查顯示,就政黨兼顧台灣安全和民眾整體利益的信賴度來說,民進黨在2014年首度超越國民黨(40%:33.4%),而2012年的調查結果是30.7%比46.7%。此外,馬政府把內政與兩岸綁在一起,認為只有依靠中國才有前途。可惜民意早已成形,台灣人民不反對兩岸交流,但要的是經過詳細監督、合乎制衡原則的立法過程。前陣子,馬政府更貿然加入亞投行遭拒,也顯示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的聲望已然瓦解,更將拖累朱立倫欲藉國共平台顯能的機會。
最後,作為女性總統的一個最大困難在於性別歧視,這種歧視不只來自於男性,同樣來自於女性,乃是一種根深柢固的陽具政治文化偏見。具體來說,民調顯示約有四到五成左右不理解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被戲稱為「空心蔡」(空心菜的諧音)。且不論民調可信度,同樣問題也可以置放在馬英九身上:現在民調顯示有五到七成的人不了解何為九二共識,而這是當初馬英九擊敗蔡英文的一大武器。換言之,理不理解根本不是重點,「空心蔡」只是特定媒體的有心形容。這一次,蔡英文是否能當選,就看台灣人民是否能突破這種陽具崇拜的舊思維了。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