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城市大學學生會退出學聯的公投昨天結束,預計點票結果今天凌晨揭盅。截至昨晚12時,贊成退聯的票數暫時大比數壓倒反對票數。連同早前成功退聯的港大、浸大及理大,若城大也退聯,學聯的院校成員將由原先的8間減至4間。學聯憂慮,日後欠缺代表性團體整合學界意見,更難策動大規模民主運動。
城大退聯公投昨晚9時開始點票,截至12時,贊成票達1,002張,反對票僅180張,棄權票39張。今次城大投票率約兩成,涉約3,600人。若最終結果顯示城大通過退聯,位於港島及九龍的5間大學便有4間退出學聯;網民揶揄,學聯可以改名做「新界學聯」。
投票率超出預期
城大退聯關注組成員歐仲平重申,學聯承諾改革多年但未有兌現,而單一學界組織也容易令學生會立場被騎劫,若城大成功退聯,可與其他學生會成立類似泛民飯盒會的溝通平台,有合適議題才合作,意見不合就「各自爬山」。歐指今次投票率超出預期,但對退聯信心一半半,因學生會與其他屬會連繫較強,有能力動員反對退聯。
學聯副秘書長王瀚樑與其他學聯成員昨日到場拉票,呼籲學生投票反對退聯,有人舉起「學聯告急」宣傳牌。王瀚樑指,按現時投票形勢,對城大成功留聯並不樂觀,承認學生對學聯不信任。若學聯院校成員進一步由5變4,他憂慮學界沒有具代表性團體,整合各種意見,削弱學聯號召力及影響力,也令未來民主運動變得不明朗。
對於退聯組稱退聯後仍可合作,王瀚樑反駁,欠缺具影響力平台將令運動變得零散,難以再策動大規模社運。他強調學聯願意改革,並已成立小組改革制度。
學聯前任成員、城大學生會前外務副會長潘逸朗昨投票反退聯。他指目前港人最大敵人是中共,尚未爭取到真正普選前,學界就因退聯而內部瓦解,感到可惜。
但潘逸朗承認學聯過去較「離地」,部份議題未有帶返學校討論,確實有需要改善。
■記者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