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零售銷貨額跌2.9%

3月零售銷貨額跌2.9%

【本報訊】政府公佈3月份零售數據,銷貨額按年下跌2.9%,差過市場原本估計有5%增長。分析指,期內除了有新智能電話推出、拉高了個別商品的銷售外,其他消費類別的生意大多下跌,反映在港元偏強的情況下,無論是旅客或是本地消費者,都傾向「留彈藥」到日本、東南亞等滙率較低的地區消費。
本港3月份零售銷貨總額為384億元,按年跌2.9%,惟銷貨量仍上升0.8%,反映消費者有越買越平的情況。今年首季零售額按年累跌2.3%,仍未重拾增長。

本港3月份零售銷貨額按年下跌2.9%,其中珠寶首飾業為重災區。資料圖片

五一廸士尼港客增五成

綜觀各項零售類別,大部份表現均較1、2月時轉弱。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仍然「最重災」,生意按年大跌18.6%。百貨公司則回落7.1%,衣履服飾等亦跌3.3%;連一向抗跌力較高的化妝品,3月銷售都減少3.3%。
不過,包括智能電話在內的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表現就一枝獨秀,生意按年勁增88.4%,政府發言人解釋是由於期內有某些型號的智能電話推出所致。另外,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銷售就按年增長4%,電器及攝影器材亦升2.8%。
一田百貨市務部總經理謝素嫻稱,在3月上旬時公司生意曾顯著下跌,在調整商品組合後,銷售到4月才回升。公司在五一黃金周銷情亦報捷,5月1日至3日整體生意按年增長27%。「不過呢個數咁好,很大程度係由於去年黃金周係喺星期四至星期六,而今年就喺星期五至星期日,故此多咗一個星期日,按年比較增長率就自然扯高咗」。
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師楊宇霆認為,3月零售數據下跌是一個頗壞的訊號,除了智能電話推高了某些零售商的銷情外,其他零售類別的生意大多出現下滑,包括一些以本地消費者為主的商品,跌勢相當全面,「證明日圓等滙率大跌,唔止內地旅客會『轉場』,就連香港人都多咗出外旅遊,影響本地消費」。楊宇霆指出,由於4、5月仍然多長假期,故在此趨勢下,預料本港零售市道將難有大起色。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昨指,今年五一黃金周的訪港旅客人次有增長,整體按年升11.8%,當中內地客增加13.8%、非內地客則增加6.1%。他指海洋公園等景點,港人遊客亦增加約40%,迪士尼樂園的港人遊客更增逾50%。他重申深圳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有待一年後全面換證才會見成效,希望措施對零售業的影響不會太大。
■記者吳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