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香園:消費真的會回流? - 海迪

樂香園:消費真的會回流? - 海迪

歐元、日圓大插水,惟港紙因聯繫滙率而被迫隨美元走強,故一眾國際名牌不得不在港減價,希望吸引生意「回流」。究竟靠減價、做推廣這些招數,是否真的能幫助香港零售走出寒冬?
有手錶分銷商透露,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PP)2月在港減價後,曾在港熱銷一個月,首星期更搶到幾乎間間舖都無晒貨,形容呢轉起碼做咗幾億元生意。而其他品牌減價後,銷售亦初見起色。不過,生意雖有改善,但實際可以賺幾多,還要計埋成本。
由於本港代理的不少存貨,是在宣佈減價前、用舊入貨價進貨,故在品牌宣佈減零售價後,部份貨品是要「蝕住賣」。雖然有些品牌會有補貼畀分銷商,但由於今年初發生瑞郎「脫鈎」事件,令不少品牌在期貨市場大為損手(Richemont剛剛就因衍生工具虧損而發盈警),自身都難保,補貼亦自然難畀足。
長遠而言,本港商品、酒店價格回落,確有助旅遊業提升競爭力。但與此同時,世界亦已經唔同咗。由於大量地區已放寬對中國旅客的簽證要求,香港已不可能再回到以往沒甚麼競爭的環境。名牌減價、旅發局搞8,000萬元推廣,這些是否足夠抵銷過去十多年香港對旅遊業投資的不足?所謂消費「回流」,或者是會有些小陽春,但海迪不會對此抱太大期望。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