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妹簡單小願望兩公婆一齊去買餸

榮妹簡單小願望
兩公婆一齊去買餸

【本報訊】榮妹的人生,猶如一次漫長的海上旅程。年輕時,飄泊不定,從印尼到內地,再到香港,以為終找到停泊港口,沒料到人生繼續風雨飄搖,廿多年前開始,雙腿先後關節退化,如今不良於行。猶幸患上黃斑病變的丈夫,不離不棄,榮妹只盼善心人助購輪椅,讓兩口子可以去街市買餸,就像從前一樣簡單平凡地生活。
記者:潘婉玲 攝影:周子惇、張鼎和

「以前老人中心搞旅行我都會去,全香港都去過!」皮膚黝黑的榮妹,來港30多年,說話仍夾雜濃厚的印尼腔,街坊會稱呼她「印尼婆」,但在榮妹心中,自己是香港人。

年近80歲的榮妹於印尼出生,60年代印尼排華,才十多歲的榮妹舉家回歸內地,在雲南住上超過廿年,捱過不少苦。「後生時50公斤貨我都係咁抬啊!」回憶「威水史」仍難掩自豪。

1981年,榮妹隨父母申請來港,當時兒子已8歲,初來埗到,言語不通,榮妹只能到工廠打工,或做體力勞動的工作。兩年後,丈夫亦來港團聚。從印尼到內地,再到香港,榮妹前半生皆是客。

以為終找到停泊的港口,沒料到,廿多年前,雙腿先後關節退化。由最初的隱隱作痛,至活動能力受阻,十多年前,一次跌倒,榮妹左大腿骨受創,原本活潑好動的榮妹從此活動力大減,留家面對四幅牆。近年情況愈趨嚴重,缺少運動加上長期坐下,現時榮妹體重180磅,身型肥胖,更令她舉步維艱。

可幸老伴不離不棄,儘管他左眼出現黃斑病變,視力退化,但仍全力照顧榮妹起居飲食,惟老伴近年同樣出現關節退化,已無力替她推輪椅落街散步。榮妹曾於家中使用有滾輪的坐椅輔助,但因發出聲響引來樓下鄰居投訴,無奈下只能長坐不動,可是長期坐下影響血液循環,雙腳出現腫脹疼痛,令她十分難受。

「喺屋企可以有咩做?睇電視囉,電動輪椅又貴。」夫婦倆每月只靠合共6,000多元綜援金過活,兒子長居內地,鮮有回港探望。

榮妹盼的,並非周遊列國,遊山玩水,而是平凡的主婦生活,她說對上一次外出買餸已是兩年前的事,「同佢(丈夫)一齊去街市就得,佢陪住我,鐘意食乜就買乜。」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正跟進「榮妹」的窘境,希望替她籌措電動輪椅,待善長施援手,讓她得以「自由活動」。

「榮妹」捐款編號:C3912
網上捐款: http://bit.ly/1nQRthE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