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昨見記者時笑容滿面,與剛退休的曾偉雄大相徑庭。然而《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提醒,盧偉聰發言時提及上任後兩項集中處理的工作範圍,與言論自由及人權息息相關,市民不可掉以輕心。
「新一哥」盧偉聰指,第一項希望集中處理的工作是科技罪案;政府去年增撥資源予警隊開設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來年會繼續加強警隊在這方面的訓練、裝備、調查能力等,亦會與海外執法部門加強合作。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接受訪問時表示,認同警方加強打擊網絡犯罪,但批評新成立的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科欠透明度:「有好多報道,包括左報嘅報道都會話,呢個科就會用作監察網上言論,如果屬實,就影響到人民表達自由。」
莫乃光指政府早前向立法會人事編制小組申請開設總警司職位,領導上述科技罪案科,議員要求參觀警方的網絡安全中心,遭當局涉及敏感資料為由拒絕;唯被他「踢爆」中心早於2013年邀請7名行會成員參觀,警方則辯稱中心「當時未完全運作」。結果人事編制小組否決其申請。
莫又批評,近年警方濫用《刑事罪行條例》第161條「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作拘捕,在雨傘運動發生後更甚,不少在網上號召參與示威的人士都被警方以該罪拘捕。他質疑該罪條文涵蓋面太廣,有違針對詐騙案的原意,對網絡言論自由構成威脅。他期望新一哥能爭取市民信任和提升透明度。警察公共關係科回覆記者查詢時表示,就「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的拘捕數字,從2010年的43宗及2011年的64宗,上升至2013及2014年的115宗和113宗。
盧偉聰提到的第二個工作重點是反恐。提到反恐,慧玲提醒大家回想一下斯諾登事件。2013年6月,美國前中情局人員斯諾登向《華盛頓郵報》和英國《衛報》洩密,指控美國政府以反恐為名,直接進入全美國九間國際知名科網公司,包括Google,Yahoo及微軟等的伺服器,取得用戶大量私隱,包括電郵、影片和檔案。美國政府辯稱,秘密收集民眾資料,是用作監視懷疑恐怖分子的重要工具。
慧玲指,盧偉聰說任內要做好科技罪案同反恐,這兩項無疑屬重要工作,但前車可鑑,市民要監察執法機關,勿讓魔鬼混在細節裏,表面上宣稱為市民撲滅罪行,最後就用作監控市民及限制人權。她寄語盧偉聰要信守承諾,在這兩方面的工作與市民好好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