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為名為利輪住入籍歸化兵救港隊

話題:為名為利輪住入籍
歸化兵救港隊

世盃外下月展開,已公佈34人集訓名單的港隊,竟有13人為非本地,料為世界排名低至167位「救亡」;隨着艾里奧、保連奴及羅拔圖等六名居港滿七年的外援正辦理特區護照,土炮港腳勢因「歸化兵」增加而減少,但港隊總教金判坤仍強調,會盡量平衡本地球員上陣機會。
記者:曾雁平

港足隊剛公佈2018年俄羅斯世盃外集訓名單,剛獲特區護照的基藍馬亦有入選,令隊中歸化兵多達13人,數量是歷來之冠。目前世界排名已跌至167位的港隊,距離歷史新低172位已相距不遠,若然接着的國際賽再沒有好成績,每年獲政府額外撥款2,500萬元發展足運的香港足總,壓力將會大增。

大部份處當打之齡

世盃外被編入與中國、卡塔爾、馬爾代夫及不丹同組的港隊,在今次集訓名單盡選歸化兵。足總行政總裁薛基輔更打算,向國際足協及港府提出體育護照的構思,希望謝家強及林柱機兩名擁香港身份證,但居港未滿七年的混血兵能夠入選。雖然獲批機會甚微,但多少反映出足總渴望借助「外力」提升實力的心意。
事實上,除已入選集訓隊的歸化兵外,目前本地球圈仍有不少居港滿七年的外援(見附表)排隊加入港隊,部份獲足總證明將來有望被徵召;當中艾力士、保連奴、艾里奧、羅拔圖及比圖全部在26至32歲的當打年齡,若他們最終入選,相信可加強港隊三線實力。據悉,保連奴及艾里奧最快在下月完成手續,羅拔圖及艾力士亦會在年內成為香港人。
對這批多年來在港搵食的外援來說,能夠出戰國際賽是他們夢想,就算港隊被亞洲足協列為區內第五的最低檔次,亦有相當的吸引力。

在英國出生的譚拔士,一九九七年首次代表香港出戰世盃外鬥泰國。
資料圖片

成內援有利中國掘金

傑志前鋒艾力士坦言留港發展多年,其中一個目標就是代表港隊出戰:「我一直期待代表港隊的一天,望為香港足球作出貢獻。」這批外援若如願獲特區護照,除可代表香港踢國際賽外,另一誘因是能仿傚現役港腳科夫及高梵,能以「內援」身份到中國落班,從而獲更豐厚收入。

金sir:入選非必然

對於歸化兵數量大增,金判坤強調他們非必然入選,一切要視乎球員能力、狀態及踢法是否適合。金帥說:「像今次名單,有剛入籍的球員,亦有較年輕的小將,我會從操練中觀察他們的表現及態度,以決定最終世盃外大軍名單。」
香港是亞洲首個設立職業聯賽的地區,早在70年代已開始引入外援。1970年效力流浪的蘇格蘭前鋒居里,兩年後被精工以35,000港元羅致,創下當時本地球員轉會費最高紀錄;帶領精工橫掃多個錦標的他,1979年首次代表香港踢亞盃外。至於近代為人熟識的外援港腳,則有譚拔士、卓卓、基保及高尼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