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滙基金 外幣虧損332億單季最差靠股債投資 整體仍賺66億

外滙基金 外幣虧損332億單季最差
靠股債投資 整體仍賺66億

【本報訊】管理香港人逾3萬億血汗錢的外滙基金,今年首季外滙估值收入部份因應歐元及日圓貨幣貶值,賬面勁蝕332億元,以單季而言屬歷年最高,險些抵銷股票及債券收入部份。金管局總裁陳德霖重申,不可能不投資非美元資產,相關風險難以迴避,頻密「轉倉」反而會有負面效果,市場人士預期次季虧損會大幅收窄。
記者:周家誠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到立法會解釋外滙基金季度表現。羅君豪攝

截至3月底,本港外滙基金總資產約3.28萬億元,外滙儲備全球排名第九。金管局公佈,外滙基金首季錄得66億投資收入,按季升8%,雖則外滙錄巨額虧損,股債收入足夠抵銷損失,其中港股利潤為91億元,其他股票利潤185億元,債券收益為122億元。首季有114億元入賬財政儲備,35億元則入賬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款項。

「轉倉易大幅虧損」

金管局2001年起發佈外滙基金季度表現,高層須定時到立法會向議員解畫。今次外滙虧損達歷史新高,惹來不少議員質問,甚至批評會減少庫房收入。
陳德霖解釋,外滙估值收入因應美元強弱而變動,而現時美元強勢,導致歐元及日圓等資產現短期滙率貶值,長遠則會扯平,「喺弱美元周期,好似2002年至2003年加埋有500億元外滙估值收入,2006年及2007年就有300億元」。
至於坊間多年來要求金管局適時轉倉,甚至進行滙率對沖,「咁投機性會重好多,有機會造成大幅虧損」。
市場普遍誤解金管局「炒燶」外滙,惟金管局未有直接投資貨幣,僅屬非美元資產貨幣貶值,而導致賬面損失。雖然外滙組合有時會因應投資買賣間隙出現淨現金,但僅屬過渡性質之現金流。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撐金管局,他指出外滙基金屬多元化投資組合,以穩健為主,難靠個人判斷去進行頻繁的資產轉換,「市場有人話要對沖個外滙損失,但如果睇錯市、高買低賣、中晒伏點算?」他認為市民不能輸打贏要,單季難免要「硬食」損失,長遠則可望拉平。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謂,擁龐大資產的外滙基金,難因應單季度美元上落周期,而改變投資組合分佈,但相信在加息預期降溫,反映美元勢頭的美滙指數將會回落,料次季外滙估值收入虧損大幅減少。

料來季股票收入增

外滙基金首季錄得66億投資收入,但金管局未肯預測來季外滙基金表現。不過,黃國英相信由於4月港股見大牛市,收入將會因而大幅上升,但債券收入則因為孳息向上,債價回報因而減少。溫傑則認為第二季仍有兩個月時間,港股大牛市於5月及6月能否持續,屬未知之數;而美債則因為資金流走,致債價從高位下跌,亦會影響整體表現。但兩人均認同外滙估值虧損將會大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