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但不民主的香港(港大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自由但不民主的香港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現在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讓選民基礎狹窄的提委會在篩選出二至三名候選人後,才讓港人「一人一票」選特首,有說法指這是「伊朗式選舉」,但也有說法指這是「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伊朗的確是有類似提委會篩選總統候選人的機制,而「不自由的民主」最先是由評論家Fareed Zakaria提出來的。
按Zakaria的說法,一個地方若有公平的選舉,但經民眾選出來的政治領袖,反過來限制人民的自由,那就會出現「不自由的民主」。從西方的發展經驗看,民主與自由大多是能一起實現的。但在非西方的世界,Zakaria卻觀察到出現了這種「不自由的民主」的趨勢,在引入民主選舉後,民主反而吞噬了自由。
不過根據Zakaria的定義,伊朗並不屬這個類別,因伊朗是既不自由也不民主。因此,即使香港實行了「伊朗式選舉」(其實應稱為中國特色的選舉),也不會把香港變為「不自由的民主」。依Zakaria對民主自由之間關係的分析,香港現行的制度其實是「自由但不民主」。香港人享有受法律保障的自由,而政府的權力亦在制度上受制衡,如受獨立的法院監察,但難說現行的選舉制度是公平或民主。
若最後真的能實行「伊朗式選舉」的政府方案去選特首,那也不會把香港變成「不自由的民主」,仍會繼續是「自由但不民主」,更加不會變成了「自由及民主」,因那種選舉制度與民主沾不上任何邊兒,有篩選候選人的安排根本不能符合公平選舉的要求。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若實行了這種「不民主」的制度,香港未來的政制發展會是如何。有一些支持「袋住先」的人,相信引入「一人一票」選特首,香港有一天是會演變為「自由及民主」的。但不少反對的人,卻憂慮香港有可能會淪為「不自由不民主」的制度。因對制度演變的不同評估,大家對「袋住先」有不同的取態。

挾虛假授權威脅自由

香港現在並不是「不自由的民主」,但一些「不自由的民主」的發展軌迹,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不自由的民主」會出現,多是在欠缺自由意識的社會引入民主選舉,民眾在公平的選舉中投票選出了總統,但之後卻出現逆向的發展。一個原因是總統挾民眾授權而有的權威,運用憲制賦予的權力,打擊反對力量,削弱權力制衡的機制,收窄社會言論空間,鞏固自己的支持力量,一步步獨攬大權,最後因能把體制內外的反對力量都整治了,即使不在選舉時做任何工夫,也能繼續得到勝利。最後他就成為了由選舉產生的獨裁者。另一原因是社會內的大多數,基於不同原因,或是總統承諾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不會受少數人威脅或削弱,或是希望透過強權來維持社會秩序,接受他們選出的總統的權力專制化。
「袋住先」方案雖不能帶來真正的民主,但因始終有「一人一票」的安排,那有可能製造出人民授權的假象,令相當數量的港人產生混淆,讓這經不民主方式選出的特首,也可能學「不自由的民主」下的總統,挾虛假的權威而專攬權力,最後令港人連自由也喪失掉。《基本法》所設計的機制,其實極容易讓特首獨攬大權的,只是因一直欠缺認受性而不敢盡用權力而已。因此,一旦「袋住先」,香港由「自由但不民主」墜向「不自由不民主」的可能性是不小的。
當然有人會說,香港一直都是「自由但不民主」,港人已建立起的自由意識,必不會讓特首專權的。這也可能是對的,但我們也不要忘記香港只是專制的中共政權下的一個地方政府,強大的中國政府加上挾假權威急欲擴展權力的特首,會否把港人的自由意識逐步蠶食掉,甚或以雷霆萬鈞之勢一下子摧毀呢?港人的自由意識是否足夠堅韌去抵擋,現暫難下定論。但既然風險是存在,那為何要把香港推向此「不自由不民主」懸崖的邊緣去?拒絕「袋住先」,雖然香港仍會是「自由但不民主」,但起碼仍能把自由保住,而不需冒上淪為「不自由不民主」的險。維持着「自由但不民主」,港人仍可繼續享有自由去爭取真正的民主,等待新的時機讓香港能最終成為「自由及民主」。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