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意圖再把作息時間調回一個早睡早起的節奏。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筆者是個Marketing expert,主題為“What i learned by waking up at 4:30am for 21 days”。文中交代這位Filipe Castro Matos,如何從他本來已經極盡早起的習慣(他本來就是6am起來的人),挑戰自己把時間再調整到更早的4:30am。
這位作者在文章中分享了完成挑戰後的心得,如,他因而可以更專心地完成早上的工作(因為朋友們還沒起床,不用同時分心回覆WhatsApp和fb)、生活變得更有規律、效率與健康也因而提升,而這些應有效果,我其實都是知道的。去年有段時間我也還真的是成功地把作息時間調早,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而被打亂,但看完這個分享,倒是覺得有重新鞭策自己的必要。
精英是不會賴床的
這個挑戰,除了為了測試自己的耐力與行動力,更多是為了提升自己一天的效率。不只一次聽說絕大部份成功人士,無論是CEO企業家如Apple的Tim Cook、又或從事創作的藝術家如村上春樹,都是(離譜地)早睡早起,大約凌晨4、5點,太陽未升起就起床開始他們的一天。一般人聽見,當然覺得這是瘋子才會幹的事情,能多睡一會就多睡一會,誰會自願天未亮就爬起床?事實證明,這正是凡人與精英之區別,精英是不會賴床的!
既然這麼多精英s都採取這種生活模式,這當中必有甚麼巧妙。花了一點時間去搜尋當中的心態和習慣,發現他們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大多是先把最沉悶最想推開的工序完成,如回email等。然後和家人吃早餐,再做點運動,才進辦公室開始一天的繁忙。當世界還在睡夢中,這些選擇早起的人已經完成了他們一天中第一階段的工序,還有時間照顧身體和與身邊人的關係。我這才明白,這種永遠搶在世界前面一步的節奏,原來不只是從概念的層面上,而是要身體力行地進行,才可以真正的在思想上永遠比別人快一步。
但要能做到持續地早睡早起,是需要大量的意志與技巧的。首先,你幾乎要謝絕一切8點後的社交活動,把一切聯誼都搬到早上或下午發生。但凡8點後的活動,必把所有早起的計劃都打散。試想想,你約人8點,點菜上菜進食交談後,最起碼都已經10點,到家已10點半,再懶散一會,洗澡上網,轉眼已經12點半,要5點起床,根本不可能。
又,在這個永遠沒有down time的時代,當morning person更是難上加難。互聯網24小時運作,不像以前,回到家就是私人時間;現在是,就算你選擇斷六親,完全不安排約會,工作還是永遠貼身跟着你,朋友社交圈也是無休止地伴隨你的每個步伐。這樣的狀況下,就算你能12點前躺到床上,也不代表你能順利地12點10分就關燈入睡,你得要先避過一切網絡互動上的誘惑,才真有可能完成目標。
睡前關掉電子產品
經過我專業測試,達到早睡的方案是,10點後必須把所有電子產品關閉,用睡前的時間靜修,看書。睡前留一點時間沉澱,清空一天煩惱是首要的。
以前被身邊同行影響,也曾經是那種覺得晚上才能創作的人。那時天亮才睡,過午才可能爬起床,現在卻覺得動腦筋必須在大白天,晚上要我工作簡直要了我的命。事實上,以中醫的角度去看,人體結構上,也是早上才能全速運作,過了11點,身體自有它休養的時序,若你選擇跟地球磁場反方向地操作,毛病便會慢慢累積,這跟你睡多少個小時完全無關。就是,如果你天亮才躺上床,無論你怎麼睡,睡夠20個小時,腦袋也只會剩餘它原有一半的能力。不信可以試試看。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為何某些人的時間和能力總像比別人多出一倍,行動力高又不會把自己虛耗到精盡人亡。差別就在於你懂不懂編排,還有有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決心與意志。
詩與胡說
撰文:何韻詩
野生菇一粒,活在娛樂圈邊境的自由人。
從音樂起步,卻意外地透過創作與生活,看到生命的可能性。
「希望」與「公義」就是自己的信仰。
fb連接 http://www.facebook.com/hocchocc
本欄逢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