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風險式消費 - 利世民

利字當頭:風險式消費 - 利世民

若非宋漢生告知,我絕對不會在意原來香港也有因Crowdfunding而起的爭端。話說,牽涉在事件中的那個團隊,早前曾高調地獲得所謂香港科網界奧斯卡的「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所以額外矚目。不過最近生產智能咖啡機的團隊發聲明,指機密資料包括申請專利文件等被黑客盜走,所以要將產品重新設計,可能令產品付運日期押後。有出資支持項目的人表示這個團隊的聲明不可信,並要求退款,團隊則說出資者態度不成熟。總之,整件事氣氛很惡劣,不見得會有好結局。
個別事件,外人不知底蘊,作出審判似乎有點不公平,但就普遍而言,很少有人是一開始就存心要設計一個騙局。很多騙局的開頭,都是源於一個太過進取的計劃,到半路中途才發覺原來最初的假設有誤,但又在開始時為了籌募資金,不但將發起人自己的聲譽都押了上去,而且信誓旦旦,就是這樣一個本來無心走偏門的生意,就變成了一次騙局。金融界這種事情最多,經典的例子,莫過於馬多夫一案。
有人說,出資者假如當自己是投資者,可能會感覺良好一點,至少證監整天都在提醒公眾投資價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會面對全部損失。我覺得,其實就算做消費者,也要有總覺悟,尤其是經驗式的產品(Experiential Products),例如電影又或者球賽,消費者得到的價值,受極多不穩定因素所影響。我不是說貨不對辦消費者也只好逆來順受,但是當我們明白到貼錢可能會買難受,大家在消費時也會謹慎一點,小心一點。
另一個觀察是,任何沒有經驗的團隊去做產品設計,最有可能成功的方法,就是將產品設計得極簡單。大家有所不知,就算是做一個電水煲,要通過各種政府要求的檢測,花費一點不少,所以大量生產才化算。設計功能越簡單,越少部件,這些花費也越少。另外,電子又比電器易做,所以,當大家見到市面上的產品,不要以為簡單將售價減去材料和人工就是利潤。每件產品面世都有它的故事,得來不易。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