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清恬淡食】
四五月是梅子收成季節,朋友近來都愛自己浸梅酒。內地的梅怕有農藥,味道也不夠好,所以有要求的朋友都等日本的紀州梅,冷不防遇上一個台灣梅癡,一句:「你不怕梅子裏都是輻射嗎?」其實沒有甚麼怕不怕,只是好奇台灣的梅除被釀成蜜餞、做出脆梅外,又有甚麼特別?「我才不會這樣糟蹋如珠如寶的梅子啊!」梅,佔據這梅癡大半生,六十多歲了,還可以七十二小時不眠不休,只為一滴純如甘露的梅精。
在攝氏三十四度的梅山上,當我差點中暑的時候,梅癡卻全程穿梭梅子樹之間,開心得隨手抓起一把泥土就往嘴巴裏送。這個梅子媽媽的梅子故事,叫我明白做農夫,其實真的比城市人更懂得養生。生活,根本可以很簡單。而快樂,其實不就是單純地做自己喜歡的事便足夠嗎?
因為好奇,我抵住近四小時的顛簸路途,來到台東縣鹿野鄉瑞和村拜訪這位梅子媽媽。
才一踏進她的返樸園,梅子媽媽就歡天喜地帶領我們鑽進她廚房,桌上原來早已準備好一大堆親手炮製的飯菜。甚麼自家養的走地雞、自家種的菜、用陳年紫蘇梅做的茄子、梅子煲的湯,看似清茶淡飯,卻全都是她自己花心血種的養的做的,本來早已累得倒下便能睡的我,這一刻真的被感動了。「這梅子呀,已釀製逾十年,快,吃一口就能解疲累了。」我才把梅子放入嘴巴,「來,這梅泥是我自己做的,送飯蘸雞都好吃。」「這個是加了梅子的辣椒醬,試試看。」「還有這梅酒呀……」她機關槍似的介紹自己一個個梅子寶貝,我明明比她年輕,卻差點跟不上節奏。但,就是這一份熱情和熱心,令大家很快投入她的梅子世界。
憑經驗判斷收成期
數十年前,當梅子媽媽楊璧華嫁了家族都是種梅的丈夫開始,她就知道自己天生對梅子很敏感,也在那時她跟梅子結下不解緣。
後來,她和梅子爸爸買下了第一梅林,梅林位於台東都蘭山,佔地逾八公頃,種有梅樹逾百棵。一開始,他們就決定不使用半點農藥,也決不願意施化學肥,結果種出來的梅子都給施過肥的比下去,那年頭,梅子多是外輸去日本,小的、外表又不夠美的都賣不去,「那時人人都取笑我們,叫我們放棄。」倔強的梅子媽媽就是不相信,堅持有機和自然耕作方法,繼續以都蘭山的泉水灌溉梅樹,一直守在梅樹旁,收成了又賣不出去的梅子,她就放入大甕,再加入自己種植的紫蘇,釀成梅汁,然後,她又想到做梅醋,利用松針釀梅酒。二十多年前,她就帶着這些梅製品到台北,發展了便當生意,贏了口碑贏到資金後,她更開了間只售賣她自己做的梅產品專賣店,現在「古意梅鋪」在台北早已成名,梅子媽媽也打響了名堂,成為了台灣的梅專家。只是,在梅子收成的季節,她都一定將台北的店關上最少一個月,然後回到都蘭山的梅林,專心為新季梅子產品做準備。
「我的梅子都靠我自己二三十年的經驗來決定收成的時間。」梅子媽媽堅定的說。她說梅子是一種很神奇的果實,太青是苦澀,沒營養。太熟,味道像杏子,看似好吃一點,卻一樣沒有營養價值,只有在它約八成熟的時候,營養價值才最高,梅子亦最酸,用來做梅精好,釀製紫蘇梅也好,都是最好的時候,因為梅就是酸才是好。而所謂八成熟,也就是靠梅子媽媽用眼用打用感覺憑經驗來判斷,所以,這時候,寧願放下賺錢的小店,她都要全程盯着梅林,要知道四月的台東,好天日子氣溫達攝氏三十度以上,我都有點受不了,很早就坐在梅樹下休息,梅子媽媽卻興奮得像見自己孩子,剛採下的梅子固然愛不釋手,連泥土她都又嗅又舔,甚至在烈日當空下睡在梅樹下的草地上,「沒有農藥化肥,所以我才能安心吃這甜甜的泥。」她說完便哈哈大笑。
自給自足為養生
今年天氣不好,雨水太多,結果收成是二十多年來最差,但樂觀的她不太介懷,「收成少就賣少一點,反正用天然方法栽種的東西,就只能望天打卦,別妄想人為可改變甚麼。」我們來到的時候,早已錯過最好的收成期,而何謂梅子的最好狀態,梅子媽媽不會對外公開,因為這是秘密,不是她信任的員工,絕對無法知道。
梅子以外,梅子媽媽還很懂得養生,她的家叫返樸園,看似很簡陋,其實是因為她認定好的生活不需要以金錢來衡量,她喜歡以廢物來佈置她的家,不花錢卻有品味。返樸園裏,處處是不同植物,柏樹、松樹、仙人掌、桑葚樹……還有自己種菜種番薯種黃薑等等幾十種農作物,養雞養鴨養魚自己一手一腳包辦,連雞蛋也是自己養的雞所生的,「我不吃外面的東西。」梅子媽媽因為怕人家下了不知名的農藥,所以她盡可能自給自足,然後就以自家製梅子產品入饌,閒來做運動聽音樂,簡簡單單卻實實在在,已叫我這城市人羨慕不已。
有機驗證:香港一年 台灣等足三年
梅子媽媽種梅是百分百自然種植法,連有機肥料都不下,因為青草和落葉就是最好天然肥料。只是,這麼多年來卻從不申請有機驗證,「這麼貴,我才不要浪費金錢。」在台灣,由普通農夫轉型至有機農夫,一般要三年轉型期,其間不可在市場出售農作物。要通過驗證,一分(約一萬平方呎)農地變有機生產農場的成本至少一百萬台幣,所以,梅子媽媽選擇不為一紙證明走去花無謂錢,因為她自己吃自己種的就是最好證明。
在香港,有機驗證在政府資助下,費用一千元(沒資助則三千元),轉型期一年,但這一年的農產品不能放在農墟賣,也不可自稱有機農作物。罷了,在這世代,我們甚麼都要求有證書才相信,其實有所謂的證書是不是一定代表沒添加任何農藥,有機農藥又是不是一定安全可靠,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返樸園
台東縣鹿野鄉瑞和村瑞景路三段233巷31號
梅子媽媽產品
查詢:嗎哪Manna( http://www.manna.hk)
觀塘開源道62號駱駝漆大廈一座二樓A室
記者、攝影:李 莉
編輯:陳漢榮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