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號起香港推行全面膠袋徵費,「全面」範圍太廣,老實說是環保抑或擾民,真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去麵包店買麵包,顧客可獲贈一隻法例容許商戶派發的透明小袋,只是,如果此時顧客自備的環保袋中裝滿了街巿買回來的生肉、海鮮,這一包麵包,還是不適宜放進去的。相信會有部分顧客望而卻步,打消購物意欲。因為很多時候,購物是即興的,若諸多不便,放棄購物乃人之常情。香港的小商戶,長期承受巨額租金,生意一向做得辛苦,相信全面膠袋徵費,最受困擾的,不是顧客,而是商戶。
這天去買鞋,買了兩對,收銀員把兩隻紙盒疊在一起,然後用一條繩綑綁,交到我手上,讓我想起粵語殘片中鹹水草買魚的場景。有些啼笑皆非。那間鞋店的袋其實是紙袋,但布製手抽在製作過程中鍍上了一層薄薄的膠,用以增加耐磨損度,也被劃入膠袋範圍。矯枉過正至此,實屬官僚。
推行環保當然沒有錯,可是香港的環保問題,其中最大源頭是空氣污染,而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汽車廢氣排放。一個政府,一方面口口聲聲推行環保,另一方面,卻加速力推大型基建項目的發展,一條港珠澳大橋已經可以令香港汽車流量無限量上升。大事不做,小事擾民,香港人納稅給這樣虛偽的政府,能心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