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抗通縮投資策略

財經評論:
抗通縮投資策略

當前,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物價走低的異常環境中。這種現象可謂極為罕見,以美國為例,如果不考慮2009年金融危機造成的低谷期,過去50年間,僅有一個月份(今年1月)的物價是同比下降的。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全球範圍內對於通縮的恐慌都在與日俱增,特別是歐洲和日本,而中國也日漸嚴重。
通常情況下,通縮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屬於利空,因為公司會失去定價能力,從而影響到利潤率,而這將遏制其投資意願,拖累業績增長。消費者則會因為預期物價進一步下降而推遲消費,從而令需求減少。不過好消息是,我們認為,當前的反通脹階段主要是油價急劇下跌(主要由美國供應過度所致,而非全球需求下降引發)造成的暫時現象。更低的能源價格令消費者受益,他們會因此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或用於消費,或償還債務。這也會助推全球經濟增長。
事實上,全球經濟勢將連續第四年加速增長。美國經濟終於取得了極其健康的增長率。市場普遍預測,美國今年將取得3%的增速,是自2005年以來的最強勁增幅。
歐洲經濟在2013年歷經整整一年的衰退後,2014年實現小幅增長,成為當年對全球經濟增長提速貢獻最大的地區。我們相信,歐洲今年的表現會更進一步。
最後,中國推出的定向寬鬆將有助於將因債務規模的急劇擴大而帶來的違約風險降至最低,並同時支持經濟增長。政府也在持續深化改革,力求將國內消費者轉變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
在這一背景下,亞洲投資者應如何應對?美國和歐洲經濟增長加速的預期對全球的相對高風險的資產是利好消息,而中國持續的刺激措施也有望抵銷增速放緩的不利影響。好消息是,該地區的通脹壓力趨緩,令政府可以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內需。
鑑於全球產能過剩及商品價格疲軟,採取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趨勢似乎難以立即反轉。這將刺激亞洲經濟活動在2015年實現小幅加速。我們預計,泰國將率先釋放被壓抑的投資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的大幅加速。我們將密切關注印度的發展,預計未來數年,印度將加快改革步伐,營造更有利的經濟環境。另外,通脹下降及油價下跌還有助於印度當局推進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
在這一背景下,發達市場(尤其是歐洲和日本)股票及精選的亞洲股票市場依然是我們的首選投資目標。不過,鑑於預計美國將自2006年來首次上調利率,市場波動性可能會加大,因此,主要挑戰將是構建保持適度平衡的穩健投資組合。通常,人們會利用投資級債券作為「對沖」工具來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但低債券收益率意味着這種對沖工具可能既昂貴又充滿風險。與此同時,2013年的「削減量化寬鬆恐慌」表明,美國若突然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會推高股票與投資級債券的關聯性(二者同時下跌),從而降低對沖的效果。
當然,我們不應忘記,波動性增大會創造巨大的機會──投資者能夠以一段時間內的最低價購買資產,或抓住機會購買在錯位期間較同類產品更具吸引力的優質資產。因此,我們要向投資者提出兩點建議:確保股票倉位不超出風險承受能力及明智地利用槓桿。

高息股 人債 可吼

通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創造固定收益是我們連續第四年的重要投資主題之一。投資者面臨的挑戰是,傳統的固定收益來源(即債券)提供的收益率非常低。這不僅減少了固定收益,還增加了該類資產的風險水準。因此,建議在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時採用更為多元化的投資方法。這自然包括購買高派息股票,尤其是歐洲的股票,這類股票收益率和預計回報率比較高。
新興市場還有另外兩個主題可能會逐漸帶來利好。其一,採取「備兌認購期權」策略,該策略涉及同時購買股票與出售同一股票的看漲期權,從而獲得回報。當股市回報表現平平以及波動率增大時,即我們所預計的未來幾個季度會出現的情況,該策略的表現通常會優於純粹的股票投資。其二,購買印度盧比和人民幣債券,即便考慮了投資非美元資產涉及的滙率風險,這些債券的收益率也依然具有吸引力。

Steve Brice
渣打財富管理首席投資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