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業曾經是香港著名工業,蘇絲黃年代令幾許水手、外國軍官為之傾慕。其中淺水灣酒店內名為淺水灣裁縫店為當中表表者,朱玲玲、何東及鄧肇堅家族成員都是常客。當日的酒店今日已成豪宅,這家教導出眾多出色裁縫的名店雖然時光不再,卻觸發起攝影師胡斯翰希望以紀錄片《廿雙巧手》留住這段光輝,他正努力籌集資金,並找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主楊紫燁擔任監製。
撰文:何永寧
胡斯翰少時移居加拿大,早前他回港出席亞洲電影投資會(HAF)時接受訪問,他表示因工作關係經常加、港兩地走。每隔一段時間回來,都發覺香港的街道不斷轉變,他以老家西營盤為例:「隔陣返嚟會發覺好多老舖會唔見咗,大部份變晒地產舖,以前會落街買吓嘢,𠵱家落街都冇嘢可以買,開玩笑講句唔通落街買層樓返屋企。最大壓力搭巴士,啲路成日唔同,巴士站成日轉,香港似乎變得太快。」
一向擅長拍攝紀錄片的胡斯翰,監製過《恩雨之聲》的紀實節目,因而興起拍攝一套有香港特色的傳記,他說:「有位朋友宋軒麟(Alfred)都係拍攝發燒友,佢屋企幾代做裁縫,到佢呢代冇做。我同佢爹哋宋世伯(宋文震)經常都有傾起以前啲典故,60年代因為越戰好多戰艦泊喺香港,啲水手、官兵好鍾意喺香港做西裝,因為起貨快第二日已經有衫攞。而宋世伯嗰時就喺淺水灣酒店開舖,好多軍官貴人都好鍾意幫襯。如果用車嚟比喻,宋世伯嘅級數係法拉利級。」
記錄獅子山下奮鬥史
胡斯翰表示那時已興起拍一輯有關的紀錄片,不過跟Alfred各有各忙沒多久就放下,直到09年一場金融海嘯,兩人舊事重提,一拍即合,片名取名為《廿雙巧手》,他說:「大家一講起裁縫題材都好雀躍,佢仲話96年已經攞起攝影機拍咗唔少片可以用得着。」他們希望透過紀錄片將一段香港的光輝歲月,坦白率直地記錄下來,胡斯翰說:「呢一段係香港人嘅『獅子山下』精神,一段東方之珠嘅奮鬥史。都想新一代人睇到,話畀佢哋知好多嘢可以替代,一個金融海嘯幾多管理層冇咗份工,因為有人可以替佢哋個位,惟獨手藝係無法取代。」
香港故事籌本土資金
上兩個月胡斯翰帶同《廿》片的計劃書出席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的HAF,希望找到投資者籌集拍攝所需的18萬美金資金,期望落空是意料中事,他略帶無奈說:「HAF安排咗好多投資者同我哋見面,一如所料最受歡迎係商業片。好多投資者都好直接話咁細嘅project冇興趣,又或者冇錢賺好難要佢投資。我知道如果將《廿雙》拎去外地電影節會易啲搵到投資者,不過我同Alfred都諗一個咁香港人嘅故事,好應該用番香港資金去拍會更圓滿,亦都好多謝楊紫燁小姐(07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主)擔任我哋嘅監製。」
【昔日裁縫故事】
淺水灣裁縫店的學徒宋文震當年與師兄弟各自憑一門手藝獨當一面,曾經幾許風光,吸引導演胡斯翰籌集資金開拍紀錄片《廿雙巧手》留住往昔。
民國老店充滿歷史
當年開在淺水灣酒店內的淺水灣裁縫店被形容為法拉利級數,幫襯的不乏達官貴人,港姐朱玲玲是常客,經常拿前夫霍震霆的舊西裝到店修改給兒子穿着,董建華胞妹董建平、何東家族跟鄧肇堅的後人都經常光顧。早在國民黨時的上海,Alfred祖父已經替青幫教父杜月笙的太太及大明星李麗華等做衫。裁縫業奉行師徒制,在淺水灣開店後,大概收了20多名學徒,09年一班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師兄弟曾回港敍舊,胡斯翰說:「嗰時學師包食包住,上晝就喺店入面開工,夜晚就喺度瞓朝桁晚拆,嗰份感情同情誼現代人好難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