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時面對嘅難題,其實就係典型嘅三元悖論(The Impossible Trinity)困局。所謂三元悖論,用一句話概括,即一個國家無可能對固定匯率、自主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三者揸晒fit。
用香港做例你就明白,香港係行固定匯率,資本自由流動,所以香港可以話係冇乜貨幣政策權力,貨幣供應同利率自己都冇得話事。近期有不同報道指中國可能QE,因為中國經濟下滑,而且有錢離開中國,造成通縮壓力越來越大。
中國現時係行結匯制,簡單地講,就係基礎貨幣嘅投放取決於有幾多外匯進入中國。因此當有錢離開中國時,中國基礎貨幣投放量就會縮,形成通縮壓力,具體可睇番本欄上星期之文,此處不贅。人民幣要國際化,代表將來資本要自由流動,此其一;國際化前假如人民幣大貶,邊個要?現時匯率要穩定,此其二;至於自主貨幣政策都唔使講,任何大國都想自主貨幣政策,此其三。想三樣都揸晒fit,無論係Mundell-Fleming model定Paul Krugman講嘅eternal triangle,都係搞唔掂。
中國人好早就有水為財觀念,錢如水流動,自己會識得去搵位,而且係搵最好嘅位。美國印銀紙係抽天下之鑄幣稅,但人民幣未國際化前屬於相對封閉系統,單係匯率壓力同資本流動兩樣嘢已經相沖。而且QE係最後手段,其他嘢做晒都唔掂後先QE。現時中國存款準備金率18.5%,07年金融海嘯前徘徊10至15%,英國、瑞典等國無存款準備金率,美國10%,而且中國唔係零利率,意思即係中國仍然有水位可以調控。
而且近年中國推出好多唔同貨幣政策工具,其中PSL(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抵押補充貸款)同歐洲嘅LTRO類似,最主要分別係PSL有定向特色,即啲錢注去邊到就邊到。以現時中國嘅情況,比較大可能係繼續減存款準備金率、減息同加大PSL嚟頂住,真係去到最後一步先會QE,但到時係咩世界,到時再算。
Mr. Treg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