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極運動都無減磅,或是肥胖基因作怪。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擁有較多肥胖基因人士做gym,減低體重的效果不顯之餘,反有增磅趨勢。本港專家認為這類人士減肥最好從飲食調控著手,再加上運動,才可以踢走脂肪。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一項研究安排84名30至65歲女性參與健身訓練,包括不同體重的女性,每星期做3次gym,每次75分鐘,持續一年。研究同時分析受訪女性的肥胖基因數量,結果找到21個與肥胖有關的基因。
分析發現,帶有較少肥胖基因的女性,完成健身訓練後,平均可減去3磅。相反,有較多肥胖基因者,反而增加2.6磅。研究人員估計,肥胖基因會令人容易肚餓,尤其運動後,故做gym後暴飲暴食的機率較高,認為有肥胖基因者要加倍努力才能減肥。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唐俊業指出,「減極都咁肥嘅人」過往多被指與新陳代謝慢有關,隨著基因研究發達,肥胖基因越揭越多,相信是元凶之一。人體每個基因的組合都不同,有些組合較容易令人肥胖,故被稱為「肥胖基因」。醫學界已知有些肥胖基因,可減慢熱量消耗速度,令人有「飲水都肥」的錯覺,也有肥胖基因讓人容易肚餓,以致食極唔飽。
擁有肥胖基因人士因減磅難,故正確的飲食調控,比單靠運動消耗脂肪更重要,「食一碟炒麵或炒飯,已攝取過千卡路里,但一般人跑步半個鐘,先消耗到250卡路里,如果唔戒口,做幾多運動,先消耗到食多咗嘅熱量?」唐強調減肥人士要做到「能量負資產」才有減重效果,即每日從飲食吸收的能量,要比身體所需為少,才會燃燒儲存的脂肪。運動可增加肌肉力量,同樣不可缺少。
要了解自己是否有肥胖基因,本港暫未有準確測試,或要到外國接受測試,惟費用不菲,加上肥胖基因研究的數據多用於外國人,測試未必適合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