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彩色】家長的無限力量 - 陳曉蕾

【綠是彩色】家長的無限力量 - 陳曉蕾

「坐着埋怨,不如行動去改變。」這是Kenny Or寫在WhatsApp的狀態,他創辦的親子讀書會「綠腳丫」是香港近期其中一個最活躍的組織,一年舉辦超過二百場活動,項目一放上臉書,隨即爆滿,並且人數多得誇張:五十個家庭夾錢買五千塊大積木、跟二百位爸爸講繪本、千人大露營……

家長為子女本來就會迸發小宇宙,入名校、谷功課,可是Kenny的目標,不只這些。
「家長都是有心有力的年紀,在社會打滾了十幾二十年,動員能力相當強。但有了孩子便突然放下自己的人生,所有時間表都跟着孩子走,世界觀也變得狹窄,於是小孩的分數變成大人的成就。」Kenny強調的是:家庭有無限力量。
Kenny有兩個小女兒,二○○三年和一些同齡小孩的家庭走在一起,香港的教育壓力好大,大家都透不過氣來,可以有其他出路嗎?這群家長都喜歡閱讀,創辦了「綠腳丫」舉辦體驗式的親子活動:帶孩子去塱原插秧、在嘉咸街市畫地圖、參加九龍城泰國新年潑水節、與綠色和平一起派二手童裝等等。
香港不是沒有這類活動,但家長主辦可以比社福機構更有彈性;理念較強如自然協會也有親子活動,Kenny則曾經在學校、教育局、教育城等建制內的教育機構工作,明白現實局限。「我不會把自然或者個別元素神化,可以解決所有成長問題。」他的策略是先把對象定為三至十歲的孩子和家庭,功課壓力相對較少。

改變對孩子的教育

每一次活動,大人小孩都一同參與,家長不是旁觀者只顧拍照用手機。「活動要改變的其實是家長,家長想法不同,才會改變對孩子的教育。」他解釋。透過閱讀繪本,亦令活動變得「認真」。「孩子沒有進步和成長,家長就會走。但很多家長都意外:原來我的孩子可以坐定定兩小時也不叫悶,甚至可以一起討論事情。」他說:「家長因此肯再次參加,甚至變成義工。」
「綠腳丫」鼓勵家長自發舉辦活動,不同想法?地方嫌遠?時間不夾?那就自己辦一場好了,短短一年多,集合超過四百多位義工。談事情,也有方法,去年底舉辦的大露營,由三十個義工策劃,結果談了三個月,走了一半人,Kenny馬上重新分工:把營地分為二十二條村,招募二十二位「村長」,才一個晚上便一共招來超過六百位參加者。各種器材、樂器等,都從家長圈子裏收集回來,所有工作都各自分工,最後大人小孩都玩得痛快。
「我經常與有心做社區計劃的人談,包括學聯。大家常遇到的問題有四個:地方、資金、人手、網絡。那就嘗試把沒有的東西變成賣點,而不是成為限制。」他指出。「綠腳丫」沒有會址,就去全港辦活動,例如「童書入社區」組織人們捐送繪本給各區小店、餐廳、診所等,孩子在不同地方都可以閱讀。沒有職員,就靠家長策劃,家長反而有機會成長,試過集資向本地僅存的𠝹木廠買積木,用消費支持本地工業。
「都說孩子零到六歲最重要,但這段時間的家長也最肯改變自己,只要漏少少力量出來,已經可以影響社會。」Kenny因而定位「綠腳丫」是社會創新機構。

Profile:陳曉蕾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