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撓跨境捐贈器官予台灣醫管局高層 浪費嬰屍肝

阻撓跨境捐贈器官予台灣
醫管局高層 浪費嬰屍肝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發生浪費肝臟事件。上月中一名27個月大女嬰去世後,父母捐出其肝臟,本港沒適合受贈者下,瑪麗醫院聯絡台灣高雄長庚醫院表示可向該院捐肝。但醫管局高層以沒跨境器官捐贈機制等為由阻撓,最終浪費肝臟。高雄長庚指當時已找到適合受贈者。有醫護人員表示,本港與台灣有跨境捐肝先例,「可以幫到多個病人點解唔幫,下次台灣俾(屍肝)我哋,我哋要唔要好?」
記者:陳沛冰

據悉,4月17日威爾斯親王醫院一名27個月大、AB血型女嬰,手術後腦死亡,父母悲痛莫名卻願意捐出其腎及肝臟。瑪麗醫院翻查換肝輪候名冊,發現輪候換肝兒童血型不脗合。女嬰體重14公斤,肝臟重約420克,只適合捐予體重50公斤以下病人。輪候換肝成年人中最少體重56公斤,不宜接受該肝。
據悉,因瑪麗醫院與台灣高雄長庚醫院多年前曾互相捐贈屍肝,瑪麗遂聯絡長庚表示可捐肝。長庚翻查是否有合適受贈者期間,瑪麗聯絡醫管局表示想捐肝到台,並準備隨時到威院取走女嬰的肝臟。
不過,醫管局高層指本港沒有跨境器官捐贈機制,及質疑為何將屍肝捐台而不捐往其他地方,拒絕捐肝到台。瑪麗的醫護人員無奈通知長庚未能捐肝。長院對事件感奇怪及追問原因。最終該童捐出兩個腎臟,成功移植給威院一名腎衰竭成年人。
有醫護人員批評,醫管局的官僚作風導致浪費肝臟,該局質疑捐肝到台而非其他地方是無知想法,因跨境器官捐贈涉及很多條件。本港數年前捐肝到台,該局並沒反對。
高雄長庚醫院回覆台灣《蘋果日報》時表示,該院上月中接獲瑪麗醫院來電,指願意提供一名女嬰肝臟;長庚翻查資料後發現有合適受贈者,原已計劃派員到香港取肝,但同日晚上再接獲瑪麗來電,指已在港找到合適受贈者,故未能跨境取肝。至於瑪麗是否因醫管局高層阻撓而未能捐肝,長庚表示不知情及不願回應。

局方被批官僚作風

台灣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顯示,截至前日台灣有8,715人輪候器官移植,當中輪候換腎病人最多,有6,555人;其次是換肝,有1,185人,今年至今僅30人換肝。
醫管局稱,事發當晚沒接獲境外醫院要求捐贈屍肝,瑪麗醫院外科部人員向該局口頭提出,將可能獲得捐肝但本港沒適合受贈者,及需轉送台灣的可行性。因當時沒捐肝詳情,及未能確保屍肝安全、合法及公平地使用,無法向捐肝死者家屬解釋細節,故不適合向家屬建議跨境捐肝。數年前捐肝到台的安排並不理想,有太多不穩定因素,不可作為恒常做法。香港未與海外地方訂立跨境器官捐贈機制,若日後有海外地方向本港提出跨境器官捐贈訴求,該局樂意探討可行性。
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成員郭天福醫生表示,任何器官捐贈應珍惜,10多年前本港常接受斯里蘭卡捐贈的眼角膜;他支持將本港沒受贈者適合使用屍肝,捐予海外地方,「如果佢問醫生點解捐去台灣,唔捐去其他地方係好官僚作風,我哋應該相信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