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昨公佈新學年教科書平均加價3.5%,高於3月份基本通脹率,有小學英文書更加價11%。電子教科書也不能倖免,一套列入適用表的小學常識電子書,推出第二年即加價3%。教育局解釋出版社在計劃書中已預告加價,但與前局長孫明揚明言不許以先平後貴方式搶市場禁令不同。
各中小學已開始為下學年選書,教育局昨更新適用書目表資料,列出書商提供的2015年定價。教育局未有提供加價、凍價和減價教科書數目,只公佈整體價格較去年上升3.5%,較去年加幅高出0.3個百分點。據政府統計處公佈的3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最新通脹率為4.5%,但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基本通脹率為2.8%。
電子書第二年即加3%
加幅最高是Stanford House Publications (HK) 的《Pop Up Now》,小三全一冊訂價228元,較去年高11%即18元,小二全一冊加7%至220元,小一全一冊則加5%至216元。
今年是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推行第二年,有28套電子課本成功通過評審。教育局指九成沒有加價,餘下一成則依據計劃的價格條款而作出調整,平均加幅為3.3%。毅恆教育出版的小學常識電子教科書《互動常識》,是去年獲教育局列入市場開拓計劃下首批上榜的電子教科書,每級訂價225元,今年加至232元,淨加7元。
教育局冀推動電子書市場壓抑印刷版教科書加價,但《互動常識》推出一年就加價。教育局發言人解釋,透過市場開拓計劃列入適用書表的電子書,非牟利和其他出版社定價時分別需作出四年及兩年的承諾,毅恆教育所作出的價格調整已於定價承諾中列明。
但前局長孫明揚在2012年5月初曾稱在計劃下,「我們對其價錢及這幾年內的營運手法,要向我們承諾不可以只是第一年便宜,以後便加價,所以我們在這方面也有這個考慮來管制他們」。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對教育局准許毅恆教育加價感覺奇怪,他指能夠列入首批適用書目表的教科書已搶「頭啖湯」,質疑翌年即加價安排,「第一年同第二年有明顯差異,會令人質疑第一年壓低個價,搶市場份額」。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