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樓價狂升,多個經典「蟹貨」屋苑逐一脫苦海。曾經歷1997年金融風暴浩劫的青衣灝景灣,樓價一個月內三度破頂。一個實用859方呎三房戶,最新以1,295萬元成交,呎價達15,076元,兩者均衝上「浩劫灣」歷史之巔。原業主持貨僅五年,賬面勁賺近「六球」,即平均一年賺119萬元。
記者:朱連峰 湯家明
樓市神話再現,1997年灝景灣建築呎價仍未過1萬元,最高只約9,700元,今日實呎已升破1.5萬元。屋苑在過去一個月內三度破頂,消息指7座高層A室,建築1,054方呎,實用859方呎,成交價1,295萬元,打破6座高層相連戶於1999年造出的約1,257萬元紀錄,呎價亦同告破頂,達15,076元。
原業主2010年4月以700萬元購入,持貨剛好五年,勁賺595萬元,升值85%,即平均一年賺119萬元。
青衣公屋反價至320萬
屋苑分三期共約2,824伙,1期於1997年7月開售,設於銅鑼灣世貿中心的認購入票處,當年排隊人龍打蛇餅至紅磡海底隧道口。其後金融風暴爆發,樓市泡沫爆破,大批業主淪為負資產,屋苑自此被諷為「浩劫灣」,成為港人經典樓蟹集體回億之一。
當年最貴呎價之一單位,為3座高層G室,1997年6月售價974.9萬元,業主於2003年5月以308萬元賣出,慘蝕667萬元或七成。以「沙士價」接貨業主至今仍持有單位,料單位已升值至逾1,100萬元。
同區公屋也反價,長安邨安江樓一伙實用485方呎高層戶,自由市場叫價300萬元,最終反價20萬元至320萬元售出。另長安邨安泊樓高層15室,實用212方呎,連補地價叫價250萬元,呎價11,792元,挑戰新界呎價最貴公屋。
CCL指數全面報升
反映本港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昨最新報141.22點,按周升0.84%,連同各區及各類物業指數,八大指數全面報升,該行預期升勢未盡。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香港物業報告2015」,數字顯示,2014年整體私人樓宇入住量大幅上升,由2013年8,060個升至去年16,520個,整體私樓空置率去年更跌至3.8%新低,港島及九龍區更進一步下跌至3.2%及3.3%,僅新界區空置率不跌反升,由2013年3.8%升至2014年4.6%,創四年新高。
美聯表示,去年私樓落成量急升90%至15,719伙,當中45%未獲滿意紙或轉讓同意書而作空置,料因而推高有關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