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市場變「啤殼」樂園

新股市場變「啤殼」樂園

【火速賣盤】
由於計劃上市的國企或大型公司「買少見少」,近年中小型公司的上市比例大增,如今年首季度,單計主板上市的新股中,就有逾七成公司的集資額是少過4.2億元。由於新上市公司「細細粒容易食」,很多公司在禁售期一過便火速賣盤,上市猶如「啤殼」。

禁售期一過即轉手

有投行人士表示,前一、兩年當大型國企上市「上得七七八八」時,業界已預計到香港新股市場將變為「中小型新股樂園」,惟想不到近年更進一步變成「啤殼」機器。
投行人士又認為,「好多公司喺上市嗰陣,都經已睇到佢個聲稱主要業務,並唔足以持續支持佢成為一間上市公司,結果一過禁售期即時轉手,而買家多為內地人」。
要數近年較出名的極速賣殼例子,首推去年上市的「新股超購王」MAGNUM(2080),於今年1月時當上市剛好滿一年,便宣佈獲潛在方就收購接洽,並在3月與買家達成買賣協議,MAGNUM大股東葉茂林透過今次出售公司股份,合共套現約4億元。MAGNUM的買家便是內地家電民企奧克斯董事長鄭堅江。
近年新上市公司除了「轉手快」,亦出現上市後業績「變臉」快的現象。現時「上市後發盈警最快」紀錄保持者為強泰環保(1395),公司在周五掛牌,隨即在下一個周一便發盈警,公司在《風險因素》一欄內並沒有提及有發盈警的風險,而在周五掛牌當日,股價則較招股價升逾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