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研究 BZD安眠藥增患癌風險港專家:不能斷定

台研究 BZD安眠藥增患癌風險
港專家:不能斷定

【本報訊】使用安眠藥有致癌風險,台灣研究人員分析病人確診癌症前,使用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 簡稱BZD)類安眠藥的情況,發現3年內累積服用2個月以上,腦癌風險可上升98%,食道癌和胰臟癌分別增59%和41%。俗稱白瓜子的「佐匹克隆」及「唑吡呾」均屬BZD類藥物,專家指此類藥在港常用,但癌症成因眾多,未必單一藥物所致,病人毋須過份憂慮。
記者:陳凱迎

負責上述研究的台北醫學大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表示,團隊分析1998至2011年200多萬民眾資料,找出42,500名癌症患者及沒患癌的25萬人資料,分析他們有否服用BZD類安眠藥,若有服用又是哪種藥物。

本港可以購買到部份BZD類安眠藥。

腦癌風險最大

結果,服用BZD類安眠藥累積時間逾2個月者,其整體患癌風險相對無用此藥的人高21%;各類癌症中,風險增加最多的為腦癌。李估計,因BZD類安眠藥主要影響腦部內負責神經傳導物質的受體,達至鎮定和安眠,故腦癌的風險會被提升較多;對其他癌症的影響則未能解釋。
研究發現並非所有BZD類安眠藥成份都會增加癌症風險,如本港有安眠藥所含的成份「地西泮」屬於較低風險,佐匹克隆及唑吡呾則屬較高風險。相關研究已刊登於美國醫學期刊《Medicine》。
美國和丹麥等地都曾研究BZD類安眠藥與癌症關係,有研究指會增加患癌風險,亦有研究認為關連不大。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游子覺指,台灣研究只能指出BZD類安眠藥與癌症有關,但卻無法找到箇中原理,加上癌症並非由單一成因引致,不能就此斷定服用該類藥物就會致癌,「食安眠藥之外,嗰班人本身有冇肥胖問題?又會唔會經常暴飲暴食呢?呢啲都係癌症風險因素」。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則指,BZD類安眠藥在港常用,如使用者對上述研究結果感憂慮,須查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