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月22日內蒙古政協前副主席趙黎平(圖)因殺人被拘捕,到本月27日中石化總經理王天普落馬,中紀委打虎出現了罕見的35天空窗期。有評論指,打虎空窗期延長,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也再度沉寂,顯示當局有意降低高官腐敗率的數據。這個結論的依據不見得充足,但以腐敗率低否定腐敗嚴重性則是欲蓋彌彰。
官場另類角力
王岐山接掌中紀委後掀起打虎風暴,「一日五虎」、「一省七虎」 等紀錄為人津津樂道,迄今已有102個省部級、軍長級以上黨政軍高官落馬。近期打虎空窗期較長,一來是打虎進入「審判季」,當局要把工作重點轉向確保審判順利,二來今年至今已有13隻老虎入籠,相比於去年全年41隻的頻率,並未降低。至於王岐山上月到河南考察後雖有段時間未公開露面,但近期不時出席會議、會見外賓,也說不上沉寂。
蹊蹺的是,腐敗率近期屢引爭議,當中最典型的是解放軍少將彭光謙駁斥軍隊集體腐敗問題時說:「我們軍隊200多萬人,假設有一萬個貪腐分子,也只佔百分之零點五,這怎麼能說遍及全軍?」按其邏輯,中國公職人員超過6,000萬,去年因職務犯罪被查處的有5.5萬人,不足百分一,豈不是稱得上全球最廉潔的國家?但在國際透明組織去年底公佈的全球清廉指數榜上,中國排在第100位,評分只有36分。顯然,空窗期與腐敗率只是中國官場的另類角力,都作不得準。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