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因去年首季盈利基數偏高,昨接力公佈季績的工行(1398)、建行(939)及中行(3988),在手續費收益放緩或下跌、減值撥備提升下,今年首季盈利僅增1.39%、1.86%及1.05%,季內各賺743.24億元(人民幣.下同)、670.05億元及458.38億元;四大行首季盈利增長均不足2%。
記者:劉美儀 周家誠
證券界指,若按季比較內銀資產質素未見太差,加上市場重估內銀板塊及有放水憧憬,之前睇淡內銀股的券商料會後追調升目標價,已有貨的投資者,則會再持貨一段時間。
大行唱好農交招行
前日率先公佈季績的農行(1288),與第五大商銀交行(3328),首季盈利同樣低於2%,惟巴克萊及瑞穗仍上調兩行H股目標價,幅度由13至23%不等,季績表現暫時最勁的招行(3968),獲調升38%及69%,至26.3港元及27港元;德銀亦上調交行目標價18%,並提高評級至買入。
量寬憧憬紓緩地方債問題,內銀AH股價前日俱升,但昨日恒指倒跌,內銀股亦回吐,除徽商行(3698)及公佈收購華富國際(952)的民行(1988),各逆市升0.48%及0.52%外,其餘12家內銀H股均告下跌。其中首季業績錄得自06年上市以來盈利增長最慢的工行,昨日跌0.58%,收報6.87元。
瑞穗證券亞洲銀行研究部執董安彤善在報告指,由於市場重估內銀估值,故亦提升交行目標價23%。
受惠憧憬中央放水
金英證券亞太區銀行及金融研究首席分析師陳昔典認為,去年首季四大行盈利基數高(增長達9.5至11%),故今年首季增長不足2%乃意料之內;若按季計,大行新增不良貸款升速有減慢之勢,淨息差未見勁收窄。當前市場重估估值及放水憧憬下,券商會調升目標價,已到價者則繼續重申購入。
中銀監加強規管內銀徵收手續費及定價,大行受影響尤為顯著,居全球銀行股市值首位的工行,與排第4位的中行,首季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均按年跌1.25%及15.9%,全球市值亞軍的建行,則按年增長5.63%,有關收益在四行中最標青。
四行首季不良貸款比率,均較去年底續升,截至3月底,工、建及中行比率分別為1.29%、1.3%及1.33%,四行中以工行資產質素最佳,惟季內工行及建行資產減值撥備,均按年升50.6%及73%,惟中行則降8.7%。
【股評人續撐內銀】
招銀蘇沛豐:「內銀盈利增長放緩就預咗架啦,息差收窄壞賬上升,𠵱家重點係政府點樣處理地方債,好似𠵱家宣佈咗置換萬億元地方債策略,加埋市傳中央會進行量化寬鬆買內銀資產,雖然內銀升咗好多,但市盈率仲係6倍至7倍,對比大市仲平,仍然有上升空間。」
耀才郭思治:「牛市前高位減持晒,𠵱家冇揸內銀股,等遲啲回調少少,低位再入返啦,經濟好轉對銀行貸款定價好,而且中央解決到地方債問題,市盈率升到9倍機會幾高,喺呢個大牛市急升,同埋政策利好憧憬下,內銀最壞時間已經過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