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龍鬥巫師的季後賽戲碼果然令人倒胃口,但結果如此一面倒也實在意外。身為贏家的皮雅斯(Paul Pierce),未開波前已道出真理:速龍永遠不會成功,皆因他們缺少了「it」。
這個難以文字明確地表達的「it」,並不代表一位十項全能的超級球星,而大概指徹底扭轉局勢的能力。我第一時間想起四年前的萊爾(Brandon Roy)。那年拓荒者首圈遇上最終總冠軍小馬,一直負傷上陣的他在Game 4以後備身份射入24分,為落後23分的拓荒者反勝,造出他的終極「it」代表作。可惜,這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也是他的最後一次。有人說,這是他燃燒自己籃球生命為球隊換來的勝利。
剛獨取35分為網隊追平鷹隊2:2的迪朗威廉士(Deron Williams、右),當然也是「it」型球員。那些年效力爵士,他是有力挑戰「第一控衞」名譽的勁人,可惜近年傷患令他信心大減,場上表現甚頹,以致球隊一輸波就成為頭號罪人。每次看網隊比賽,我都會為他感到難過。
上仗入35分證明他身體雖退化了,但「it」的天賦仍在,感動了好一陣子。可惜負能量隨即發作:D-Will這個劇本,不是跟B-Roy很相似嗎?只希望今次結果會是幸福美滿的童話,而非另一個叫人嘆息的悲劇。
紅烽
Let's go haw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