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翻煲《大時代》,發現神劇之所以「神」,其實還是幾個戲劇基本工夫做得好:一是角色性格突出,「丁蟹」怎樣經典不用多說吧!第二便是戲劇的最基本元素:「衝突」,《大時代》首五集,幾乎場場均有「衝突」出現(即所謂「戲」);而因劇情緊湊,對白亦句句精煉,根本無空間出現「你餓呀?煮個麵你食?」此類可有可無內容。現今慣性收視下,很多劇集可能連最基本的也未做好,怎會精采?
追溯神劇的時代,正是亞視大收旺場的《勝者為王》開續集,無綫用以對撼的力作。身邊90後朋友驚嘆:「嗰陣啲電視劇咁好睇㗎?」我開始明白生於這代的90後的確係慘:買樓固然遙不可及、連睇電視都冇得揀!90後球迷仲慘:1978年,香港隊橫掃印尼星馬泰,殺入世盃外次圈;1985年,「五一九」「細鬼」一腳射破中國;1996年聯賽總決賽南華對快譯通,30,000人逼爆睇本地波……他們都無緣感受;現在要看港隊贏泰國?或只可重播舊片了……
或許在任何時代,無論創作劇集或是搞本地波,從來也沒容易過,只是現今面對的困難更大。在如此艱難的「大時代」,仍有人願「無牌拍劇」;仍有人投身本地足球,望有天披起港隊戰衣,怎能不欣賞他們的毅力和勇氣?不要吝嗇閒時購票入場看看本地波;或於手機apps追看多幾套有心劇作,這都是對他們的默默支持!
方栢翹
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