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時事話題,金像獎頒獎禮司儀的失言當然早就過氣了,況且識大體的製作人陳嘉上先生不但已經公然把責任孭上身,兼夾向被咩咩的當事人鄭重致歉,再喋喋不休針對個別參與者的表現,不啻和親愛的陳導演過不去。但是坊間的反應,有幾點實在令我非常困擾,不得不提出來請高人賜教。第一,為什麼以大笑姑婆形象行走江湖的藝人,會儼然得到特權份子待遇,介紹候選影片時「認唔識」竟然被讚許「很坦率很可愛」,連帶將她的出言不遜從輕發落(if not一筆勾銷)?讀得書少當然不是罪,我也很討厭那些臨急抱佛腳、上網翻查一下資料便面無慚色「扮識嘢」的偽專家,然而既然應承得主辦人擔任嘉賓,頒的且是最佳影片大獎,扮靚靚之餘難道不應該好好做點功課,暫時放下詐傻扮懵慣技嗎?第二,那種「算了吧,張雪芹反正說了也冇人知佢係邊個,《點對點》根本冇乜觀眾睇過」的和事佬論調,究竟是機械人發出的,還是低等動物發出的?冇人聽過就不需要尊重,完全是見高拜見低踩的變奏,心智正常的人恐怕不會宣諸於口吧?
至於將年度電影獎分為「學院獎」和「商業獎」,恕我孤陋寡聞,在圈內圈外浮沉幾十年,真的聽都沒有聽過。「風馬牛不相及的電影同台競技」,康城柏林威尼斯如此,奧斯卡也如此,主流商業片和獨立製作不分彼此爭妍鬥麗,大公司透過造勢爭取選票雖然屢見不鮮,但「不準確的定位」從來不是問題,沒理由屙屎唔出賴地硬,把香港電影金像獎羞家的怪現象,歸咎為百花齊放造的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