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銀盈利增長放緩已是毫無懸念的事實,不良貸款亦是市場關注點,惟今輪牛市下,內銀卻成追捧對象,多隻內銀股價更創上市新高。綜合多位股評人指,即使內銀估值便宜、長期跑輸大市,市場仍憧憬內銀前景,建議投資者可小注吸納,首選建行(939)、中行(3988)等國有銀行。
記者:黃珮琳
本周為內銀公佈首季業績的高峯期,據民行(1988)、中信行(998)、重慶銀行(1963)的業績報告,初步可勾勒出大銀行首季盈利持續放緩,地區性銀行仍能保持雙位數增長的景象,共通點則是不良貸款未有改善。
君陽證券董事兼行政總裁鄧聲興表示,民行業績一般,股價「照升」,可見市場不太重視首季業績,反而着重「將來」。所謂「將來」,他認為是人行減息、降準令資產質素轉差減慢,或貸款增長需求上升的憧憬,首季業績顯然未反映利好因素。
人幣國際化 中行得益
雖然內銀股價全線上升,鄧聲興仍認為四大行最穩陣,建行息差、股本回報率比較理想,中行則在人民幣國際化當中較為受惠。他認為民行亦值得考慮,皆因該行主要服務中小企業務,能夠配合國策,現時市場流動性增加,可改善其拆借資金之成本,緩和息差壓力。
但他強調內銀只是今輪升浪中的配角,佣金、利息收入上漲、盈利倍增的券商才是主角,故他建議投資者小注吸納內銀,現階段而言,「大牛市下,揀較冷門的盛京銀行(2066)或重農行(3618)都無所謂,若(市盈率)估值接近10倍,就要視乎個股質素。」
獨立股評人黃偉康指,中央着力清理地方債,內銀債券壞賬有望改善。他認為,內銀板塊估值便宜,建議可待業績公佈後,股價調整完畢才作小注吸納。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則較為看淡,惟他不反對投資者「細注補少少」,惟他直言個人並不看好內銀長線發展。他續指,內銀板塊估值便宜、長期跑輸大市自有原因,目前其基金投資內銀的百分比不足1%,僅持有興業銀行(601166),主因是興銀營運不俗,加上恒生(011)減持令市場流動性增加,「股價抽得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