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對《國家安全法》二審稿進行審議,其中新增了「文化安全」條款,即「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防範和抵禦不良文化的滲透」。《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決不能對立〉,稱「文化,包括意識形態是一個國家政治凝聚力的基礎性構件」,「如果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價值系統對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做徹底改造,後者的國家安全將面臨嚴峻挑戰」。同樣是政府喉舌的《求是網》刊文說得更加明確:「防止意識形態滲透,需攘外安內」。
民間社會亦反應激烈,一時間網議紛紛:「誰來定義不良文化,以統治者的好惡為準」,「不良文化,又是一個模糊的定義,這樣他們就可以將屎盆子隨便扣了」,「希特勒也搞過(國家安全法)」,「文化鎖國,繼續愚民下去」,「如果你的文化有活力,有生命力,就不需要立法來抵制外來文化了」,「多麼自信的政府,三個自信真是吹的」,「依惡法治國,不亡何待」,「該反省的是,人心盡失的問題」,「強國出了個『洗淨屏』」。
意識形態(Ideology),是指人類思想願景和價值訴求的總合,作為一種確信的社會倫理,旨在解釋社會該如何運作、提供社會秩序的一些政治和文化上的藍圖,具有建設性和肯定性,換言之,是一種說「是」的世界觀。
而當今中共奉行的,卻是只會說「不」的意識形態。十一屆人大會議上,當時的委員長吳邦國鄭重聲明:「我們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黨的十八大政治報告中,胡錦濤提出中國「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在這種說「不」的政治交代中,習近平接棒上路了。出任總書記不到半年,中央就發出一份題為《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的九號文件,要求全國黨政人員「七不講」,即不要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和司法獨立。今年元月,說「不」之劍直指教育界,在一個座談會上,教育部長袁貴仁稱:「在大學課堂上,絕不能使用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絕不允許有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絕不允許有反憲法和法律的言論,絕不允許教師發牢騷、洩怨氣,傳導各種不良情緒。」
中共理論無法自圓其說
意識形態是政權合法性的護身符。五不搞,兩不走,七不講,四個絕不,中共對世界說「不」的強硬表情,反映的卻是對自身意識形態說「是」的虛弱立場。如網友「發長留」所說:「一個健康的正常人是可以自由自在地逛大街,只有病人才會被限制在家或在病房,這不能接觸,哪裏也不能去」。中共的意識形態,已經是病象叢生,無法自圓其說。
比如馬克思主義,仍然是中共的指導思想,但中國近三十年經濟改革的巨大進步,恰恰是突破了這個信奉公有制和階級鬥爭意識形態的結果;又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始終是摸着石頭過河,無法定義「特色」的確切指向,實際上是茫然無路;再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的民主、自由、法治等,都是普世價值的內涵,為何你講就是核心價值,我講就成了不良文化?
習近平最近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上侃侃而言:「70年來,亞洲國家逐步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從相互封閉到相互包容,從猜忌隔閡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認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實際上在國內卻是有你無我,有我無你,採取封網、噤聲甚至拘人的手段,用強權排斥各種有價值內涵的言論和觀點。推行這種只會說「不」的意識形態,對於習氏政權力圖在國際上建立的開放、包容形象,無異於自取其辱。
沈舟
獨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