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我愛iPhone 6,但我覺得這樣好蠢。」三十三歲巴塞隆拿攝影師Albert Bonsfills有張瘦削的臉,握着用了四年仍乾淨如新的iPhone 4,盯着我們手上的iPhone 6,覆述以上說話三四次。
四年前,看見親朋戚友追隨新手機、新平板、新科技,他彷彿收到神諭,覺得玩這遊戲必輸、蠢爆!從此退出追逐潮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時好奇那麼多失寵的電子產品到底下場如何。追尋下,二○一三年他跑到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在這世界知名最污染的電子垃圾回收鎮裏,拍下一系列村民赤手在家拆電子廢料的相片。
貴嶼不大,但名聲很響。十五年來,九成貴嶼居民從事電子廢料拆解工作。二○一三年二月大陸大舉進行「綠籬行動」,整肅非法回收場,大堆來自世界各地的「洋垃圾」滯留香港,那陣子香港多了一點關於電子垃圾與貴嶼的報道。
Albert跑到貴嶼鎮,看到許多家庭在工場裏工作,爸爸媽媽阿爺阿嫲加小孩子,在家中客廳或屋前街道,用簡單工具拆解電路板,用大火猛燒以取電路板上的K金,光着手、沒戴口罩。另一邊廂堆着十米高山一樣的鍵盤、滿滿的電視屏幕及塑膠廢料。工人執起壓碎了的塑膠,用打火機一燒,一嗅,刺鼻嘔心,甩手就將塑膠分類派發,一派就是一天,日薪五至七美元。所有廢物都堆在河邊,每周有水車來送食水給他們,鎮裏有田,但村民說家裏吃的食物與菜都來自鄰村,「河水顏色看起來就是有毒的感覺。」空氣、水或土地裏的鉛及有害物質都會被人體吸收,引致五歲以下的孩子IQ下降、集中力弱,婦女流產率是其他地區六倍,平均每年有一百六十個名孩子確診患癌。有位媽媽坐在黃黃黑黑的污水迹旁,給約只一歲的孩子餵鮮奶,Albert跟那媽媽說孩子會中毒,媽媽笑着說:「沒事!別擔心!」大部份貴嶼鎮家庭都歡迎他拍照,還熱情請他喝茶,告訴他以前大家都是農夫、漁民,村裏有牛有豬,也可到河裏釣魚。他們知道這樣工作有害,但這是他們現在在貴嶼鎮唯一能做的事了,是他們養大孩子的唯一途徑,周邊窮鄉還有人特意跑來打工謀生。
拍照被毆 「我以為他們要殺了我!」
Albert本打算在貴嶼鎮留兩個月,然後去看醫生,觀察自己身體及皮膚變化,然而才第三天,驚險事讓他整個計劃泡湯。他在拍小孩子在垃圾山搜尋廢膠時,繙譯神色凝重:「我們要走了。」未幾,一個穿白恤衫戴金錶的大隻佬大搖大擺駕到:「你不可以拍照,因你不是中國人……」鬼才信中國人就能拍,Albert拒絕,說誰都有在這裏蹓躂的自由。大隻佬塞他上車,車子在市內繞了半個小時,每到一個巷弄,通幾通電話又走,繞來繞去,赫然發現二十多台電單車尾隨他們去到一條窄巷。下車後,十七八個男人踢他,搶他的相機與護照,他們刪除相機相片,給他的護照拍照,還要去他酒店把電腦檔案銷毀。Albert扮天真說:「我沒住酒店啊。」對方拍拍他:「你有的。」他說:「我沒帶laptop啊。」對方又拍拍他:「你有,我們知道。」車子抵達他下榻的酒店,早有三個大男人叉着腰守候大門,Albert心灰意冷,「全鎮只得我一個紅鬚綠眼外國人,我無處可逃。」最後,十個人在房間裏翻他的電腦圖片翻了個多小時,但看不懂英文文件夾的他們只翻到他在上海和北京遊歷的相片。Albert說:「其實我把照片都上載了,他們不是真的想殺我,因為殺我問題更大。他們想我害怕,想要電子廢料。」遍尋不果,惟有開車送他回廣州離開。他想回去,但繙譯斬釘截鐵說他回不去,因為:「This is China。」
二手電器天堂 鴨寮街新出路
邊說邊走,我與Albert逛醫局街,醫局仍在,但廿一世紀街道卻變成了舊電腦、舊電視、舊錄影機等產品的集散地。這些舊電器大部份來自歐美日本或元朗上水的回收場,一個個貨櫃送到此,約兩成作街舖轉售,其餘八成送到貴嶼或內地其他地方拆解,成就今日風光,「貨櫃來到香港,上報說是一千部送給內地貧苦地區的二手電腦,兩天就轉口了,無可追究,其他網上小包小包轉售的零件更加沒管制。」
倒是人氣最旺的鴨寮街,是深水埗另一道重要社會風景。舊電腦、舊煲舊鑊、不知名電子產品隨街可見,紙箱裏上百部Nokia手機二百元任擇,當然得自配充電器,問看檔阿伯還能用不?「用得……唔……唔知喎!」都是博一舖賭大細。傳說有人在這裏甚至英美法德回收手機,轉賣去第三世界國家,賺了幾億身家發了達。富裕家庭買來一手電器,消費了最開初包括新鮮感的五成價值,潮流過了電器流落鴨寮街,經專人修理後,低收入家庭再以平價買入,消耗餘下一半價值。延長電子產品的壽命,醫得好與醫不好,都各有去路。
貴嶼仔:河裏的魚回來了
潮式糖餅糕包專門店「貴嶼和記隆餅家」老闆楊子儀(Rocky)是貴嶼仔,爸爸四十年代自貴嶼來港,一九七九年他還要乘十多個小時大巴回鄉。那是全無污染、到處青葱農田、戶戶養豬的年代,家裏小屋前有條小溪,有人在溪裏洗衣洗菜游水,喝的是清涼井水,處處好風光。
十多年前Rocky從電視、雜誌及朋友間知道家鄉變了全球最污染的電子廢料鎮,「那時的人覺得拆這個很值錢。」他的鄉間朋友還邊種田邊拆電子垃圾當外快。政府進行「綠籬行動」後,他在二○一四年回鄉,發現情況已改善了好多,政府以水管從三千呎地底引來地下水接駁給民居,不必再倚賴水車了,河裏的魚也回來了,希望真的能往好的方向走。
得獎展品
Albert在以「莫須有」為主題的WYNG大師攝影獎2015奪Master Award,以下是他的得獎展品,展期至4月29日。
查詢: http://www.wyngmasteraward.hk
原來亂丟錢!
寫了這麼一大篇,一切都源於我們不經大腦的一丟一棄之間。據聯合國研究指出,預計到二○一七年,全球電子廢物數量會比二○一二年增加33%,即由4,890萬噸增加到6,540萬噸,重量相等於200座帝國大廈。而以每年平均增加200萬噸計,當中約有4,000億港元的電子廢物可循環再用,包括300噸共值810億的黃金。除開分給七百萬港人,每人可分到$11,571元黃金!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說:「一噸未拆解的廢膠電子零件只約售7,000元,但一噸拆解好的外置硬盤則可賣16至20萬的好價錢,如果溶解出稀土、銅及黃金,那就更好賣了!」
如何說分手?
二○一二年中文大學訪問了1,200人,結果是平均每人有3.5部手提電子產品,平均每21個月換一次手機,當中三分二人大約每年換一部,但願意拿去回收的人只佔1%(參考右表)。我們能做的其實好簡單,包括以下各點。
1.買前三思:需要還是想要?你真的需要這東西嗎?還是只想滿足購物慾或趕潮流?
2.好好保養:買個靚盒,好好保存電子用品,勿胡亂充電讓電池壽命縮短。
3.用環保電子產品:買有Energy Star標記(節電)的或有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EPEAT)認證的產品。
4.捐贈二手電器:幫助有需要的家庭。
5.回收:記得把丟棄的電子用品送到合格回收場,免得最後又變成電子垃圾回到貴嶼非法拆解場,可查詢Basel Action Network( http://www.ban.org),確認全球哪些品牌或地點有合格回收場。
如何處置廢棄電子產品?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陳慧敏
攝影:劉永發、楊錦文
編輯:陳漢榮
美術:房 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