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采到果籽,蘋果副刊自今年三月九日改版至今,才一個多月已改了四次版,直排、橫排、縮小、放大,終於變回原形,這三十多天的四度來回,可以說破了報界改版紀錄,恕我孤陋寡聞,真不知還有那家報紙的副刊這樣大陣仗過,有位在大學教新聞的老友,把這四版都保存下來,準備做教材來研究,真有心人也,他是蘋果副刊的忠實讀者矣。
當然我亦相信每改一次必有其非如此不可的理由,亦相信每改一次必定不是某一個人說了算,一定由正式或非正式的會議來決定拍板去馬,只是不太明白,改版如何改法,豈不是應該由比較專業的人來用心設計版面,當其事者發表己見也得少數服從多數、非專業服從專業才是。
在我那個年代的確有畫版、改版高手,我曾因為某一位平面設計的能人,設計版面的揮灑自如,以及在廣告方面的潛力而送他一半股份,白紙黑字作實,可見在我心目中設計這門學問的重要。自出版界退休後,年復一年,文字媒體沒落,電子媒體取而代之,世界翻天覆地的改變,這一代人也自然而然out出局,誰是這方面的能人,誰最拿手最厲害已不聞不問久矣,自是無法拿出實在的好意見,只知專業的重要是永遠不能改變的事實。
從名采到果籽,一切是求變求好心切,如今發表意見的人太多,實際可行意見者又太少,批評容易,做起來難,變來變去,倒好像沒影響銷路,若因此成為賣點也是始料不及,看數字公佈似乎還上升若干點了呢, 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