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傳售英零售銀行估值逾2,300億 股價短線料再掀炒風

滙控傳售英零售銀行
估值逾2,300億 股價短線料再掀炒風

【本報訊】滙豐控股(005)上周五確認就遷冊與否展開覆檢,昨日首次傳出集團有意出售英國零售業務,估值達200億英鎊(折合2,352億港元),此舉將加快集團遷離倫敦的可能性。綜合專家分析,多個消息可掀起大笨象短線炒風,加上滙控沽空高達13%,一旦觸發挾淡倉,或為升勢火上加油。
記者:黃珮琳 劉美儀 林靜

滙控上周五於股東會前發聲明確認董事會已指示管理層,立即就遷冊與否展開覆檢,消息一度刺激股價上揚,收市升4.24%至73.8元,為三年來最大升幅。《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除卻就遷冊與否展開覆檢,董事會亦考慮出售英國零售業務。基於2019年英國銀行需將本土零售銀行及工商業務,與投行業務分隔(ring-fencing),故有消息人士指「如果不能管控有關零售業務,為何仍要持股」?該行發言人未有置評。

滙控英國零售業務以按揭貸款為主。

按揭貸款業務為主

報道續指倘集團決定出售有關業務,英國米特蘭銀行這個品牌或重現市場。1992年,前大班浦偉士藉收購當時四大銀行之一的米特蘭銀行,將其納入集團旗下,並改名為「英國滙豐銀行」。
金英証券(香港)亞太區銀行及金融研究首席分析師陳昔典指,滙控英國最主要零售業務為按揭貸款,若集團出售當地零售業務,意味將會撤出英國這個主體零售市場(另一個主體市場為香港),認為可能性不大。出售後套現額外資金,將投向哪個市場及回報率合理的業務,亦成疑問。
但陳昔典相信,繼遷冊研究後再傳出售賣業務消息,對滙控股價「短線炒起」肯定會有作用。倘若滙控遷冊,他估計今年度其銀行稅可節省約9億美元支出,令集團稅前盈利增長約7%,每股派息可增加0.05美元。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認為,滙控歐洲零售業務是雞肋,放棄的話,有機會錯失一個復蘇中的市場,故傾向相信集團只局部或逐漸減持當地業務。他指「只要有消息,滙控都會谷上,但上到82蚊已經好盡」。

本地銀行股或炒起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滙控上升誘因大於下跌,不排除70元水平將會成為短中線的支持,旗下基金戒心仍未除,暫未擬追貨,「雖然可能未升完,但覺得上望到80幾蚊已經好誇張」,值博率不高。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相信,消息不但刺激滙控今日股價,並帶動資金繼續流入本地銀行股,如恒生(011)及東亞(023)等。
市場早前普遍看淡滙控走勢跑輸,股份沽空比率今年一月曾兩度高越罕見的四成,近日或持續達一至兩成,上周五已有5.4億元資金沽空,佔比13.3%;按證監會數據,滙控股東申報淡倉截至4月17日止共6,525萬股或46.03億元,較一月中大增35%,倘觸發挾淡倉,效應或不小。

滙控股價若能炒起,行政總裁歐智華應該會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