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話:「2017,一定要得!」特區政府隆重其事,特首眾高官不惜被狂噓,也要四出落區造勢。可惜,全香港人心不在焉,恒指大上大落,事關食粥食飯,深夜又有神劇《大時代》重播。數完銀紙再數蟹,邊得閒同你數票?
丁蟹又一次成為茶餘飯後話題,到了重播第無數次的2015年,突然有人說他是中共影子,網絡瘋傳,人人認同。為甚麼以前播的幾次,沒有人說丁蟹就是中共?穿鑿附會,越來越普遍,將時下最viral的話題,套上社會衝突、心理關口,萬試萬靈,呃like快過打針。
我不會自命清高,穿鑿附會之事,我最拿手。用來開玩笑,腦筋急轉彎,顯示急才,有時幾好玩。例gag:梁振英突然現身美孚,為林鄭送上蜜糖一罐。我話,消委會指市面蜜糖多添加蔗糖,甜得來有點假,正如梁振英其人,不過既然沒有「真蜜糖」,林鄭主張「袋住先」。戲言日日講,隨時講,顯示香港人僅餘的幽默感,無傷大雅。
不過我想說的,是不要拿這些說話太認真,講玩變成認真,混淆視聽,拖低普遍分析能力。最經典的案例莫如「丁蟹效應」,維基百科有這麼一條:「丁蟹效應,是坊間流傳的一個香港股市現象,自1992年香港無綫電視劇集《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往後幾乎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節目,香港恒生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甚至連跨國投資銀行里昂證券也為此發表研究報告……
拆解這種思想誤區,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雞先定蛋先。要明白電視台安排重播劇集,比黃金時段播劇有彈性得多,有時可以根據市場反應作出頗為即時的調動。每次股市大升,電視台內連清潔同事都在高談炒股時,你認為安排節目的工作人員會沒有反應嗎?看看劇集的存貨,有關炒股的劇集有幾多套?重播《大時代》,是常識吧?
至於跌市,股市有升有跌,大升期間安排重播,四十集節目橫跨一個多月,這個時間內一定會發生不同程度下跌,是不用統計的常識。今次丁蟹一出,恒指先跌幾百點,又回升幾百點,若果下個星期有日跌八百點,雖是經常發生之事,卻又會入丁蟹條數。
「里昂都有研究喎!權威喎!」有正常智力的投資者應該知道,投資大行都是商業機構,都有競爭對手,都需要公關宣傳。除了日常買賣運作,她們透過公關手段增加曝光率,吸引客戶垂青,見報讓老闆高興。咁都信,你係咪俾丁蟹打親個頭啊?
Profile:柳俊江
前新聞記者、主播,動物NGO工作者。現為自由傳媒人兼「另類生態學家」,透視傳媒生態、動物生態、社會生態。《反智動物》討論最高智商靈長類動物之種種反智行為。[email protected]
編輯:梁蔚澄
美術:房 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