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兩年前逃亡香港,美國記者Laura Poitras把他在尖沙嘴美麗華酒店爆料及匿藏的過程拍下,剪輯成紀錄片《第四公民》(CITIZENFOUR),摘下今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等大獎。她與爭普選的人民站在同一陣線,寄語港人必須相信自己能夠改變社會。
記者:白 琳
《第四公民》下月7日在香港上映,Laura上周到港出席試映會,重回美麗華酒店拍照,「今次感覺很好,不用擔驚受怕。兩年前我們擔心任何事情隨時發生,一些人試圖逮捕或阻止我報道,壓力很大」。
2013年5月底,斯諾登隻身從美國到港,一直匿藏美麗華酒店,至6月初與Laura和英國《衛報》記者會面爆料。「CITIZENFOUR」是斯諾登聯絡Laura時使用的名字,直至在酒店相見,他才說出真名。
備份影片交律師避搜查
紀錄片中的斯諾登足不出戶,經常揭開窗簾探視彌敦道,眺望九龍公園大片樹林。他使用《衛報》記者的手提電腦時穿上「安全斗篷」,其實是把風褸笠在頭上,恐防電腦鏡頭令其樣貌外洩。他受訪期間拔掉床頭座枱電話線防止監聽,訪問中途火警鐘試鳴,立即神經緊張。一般人眼中的過敏反應,在他身上卻顯得正常不過。
鏡頭背後的Laura也同樣小心翼翼,長期拔掉手提電話的電池,並把備份影片的加密硬碟交給律師保管,以防酒店房隨時被搜查。
斯諾登的受訪片段曝光之後,Laura到美國駐港領事館外拍攝示威,發現被記者和疑似情報人員跟蹤,於是決定離開香港,「他們的樣子像本地人,但行迹可疑,難以判斷他們來自(美國)中情局還是香港」。
Laura採訪斯諾登期間,六四當晚從酒店房看見街上前往悼念集會的人群。雨傘運動過後,她坦言香港制度雖不完美,但起碼還有網絡自由,「網絡應用來推進文明,而非監控人民的工具。斯諾登的故事反映有人為了信念甘願付出代價」。真相曝光後,美政府繼續大規模監控人民,但引發公眾關注和展開多場訴訟。
與爭普選人民同一陣線
她希望藉紀錄片告訴港人:「我與爭取普選的人民同一陣線。有時我也會對政府感到沮喪,但仍相信我們能夠改變。繼續行使你的權利,拒絕政府侵犯自由,你有很多事情可做:當記者、當藝術家、分享(政府濫權)資訊、說真話。」
Laura曾經拍攝多部揭發美國政府監控陰謀的紀錄片,出入境時遭政府人員留難,當初律師也不建議她來香港見斯諾登,但她認為「別讓恐懼左右你的決定。報道此事遠比避開風險重要」。
她今趟來港前,曾到北京拍攝艾未未,「美國依然有新聞自由,我從不需要自我審查,大家知道更糟糕的事可以(在其他地方)發生,艾未未就因藝術創作而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