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件產品背後,可能由剝削農民和工人、甚至童工的血汗而成。要購買沒有剝削的產品,可到香港公平貿易聯盟在下月8至10日,於葵涌新都會廣場舉行「公平貿易節2015」展銷嘉年華,逾100款公平貿易產品,除常見的咖啡,也包括有機茶葉、白米、飾物及個人護理用品等可供選擇。同場的工作坊等也會講解公平貿易的概念。
記者:伍雅謙
本港最初引入的公平貿易產品是咖啡,但近年已推廣至各類貨品,今次展銷便有由斯里蘭卡有機薑所炮製的金薑汽水、用印尼咖啡豆製作的咖啡、由南非農夫以永續栽種方式種出的南非國寶茶,另有白米、調味料、零食、服飾、手工藝及個人護理產品等售賣。
是次參與的13個參展商如公平地、公平點@香港公平貿易動力、公平棧等,所售產品由原料以至生產過程均屬公平貿易,即是基層生產者付出的勞力,均會得到合理回報。
場內另設有試食攤位,擺放已撕去品牌標籤的食品,看市民能否在味道及外觀上,分辨出公平貿易食品及一般食品,希望能增加港人對公平貿易產品的信心。此外,也會舉辦公平貿易工作坊,教導參加者以咖啡渣混合公平貿易椰子油,製作成天然磨砂膏。
港人均消費不足兩元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執行秘書葉子盈指,公平貿易概念在港推動逾10年,但本地消費者的認知度仍然不足。她以2013年統計為例,澳洲及新西蘭等地在公平貿易產品上的人均消費為68元,惟香港則只佔不足兩元,希望是次展銷嘉年華能喚起市民對公平貿易的關注。
聯盟早前也委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亞洲品牌及市場學中心進行調查,並訪問1,045名介乎15至75歲的本港市民。結果顯示,有62%受訪者曾聽聞公平貿易,但少於3成受訪者對公平貿易有認識,約近半數受訪市民不懂分辨公平貿易產品。但調查同時指出,當消費者了解公平貿易的理念後,會更願意購買產品,反映只要提高市民的認知度,便能推動公平貿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