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周末藝遊】
創作離不開現實,攝影也好,戲劇也罷,如何天馬行空,當提及創作的原意,無非是有感於生活。攝影在中國藝術市場被邊緣化,獨立策展人鮑棟則策展攝影聯展回應;印裔美籍攝影師Amit Desai將心靈勞累與經濟泡沫帶來的精神困擾化為影像,作為自己在美國生活多年的告別禮;《香港式離婚》借戲劇舞台呈現當下婚姻問題。創作,某程度上也是生活。
影像二次光 反思中國攝影現狀
兩個展覽,大概可了解中國當代攝影的基本面貌。
第一個是兩年前黃竹坑Blindspot Gallery舉辦的《新建構:中國80至90年代先鋒攝影》展覽,攝影師榮榮兼任策展人,展現中國改革開放後十二位概念攝影家的作品;第二個是正在保利香港藝術空間舉辦的《二次光》攝影展,由獨立策展人及藝術評論家鮑棟策展,同樣展出十二位當代攝影藝術家作品。兩個展覽中,重複的攝影師名字有兩個,蔣志與鄭國谷。
兩年前蔣志《吸管人》系列作品,以飲管隱喻生活中人與人的複雜關係;這次《事情一旦發生就變得簡單》系列作品則以一道強光引人注目,畫面裏光才是主角,人物反而是配角,顛覆拍攝人物、環境的常態。鄭國谷兩年前展出的《陽江越軌青年》系列作品,將事實與虛構融為一體,他與友人扮演反叛青年,將放縱生活的畫面重現眼前,探討影像的虛構與氾濫;今次展出的作品《一萬個顧客》,則直指攝影的傳統與收藏概念,他將一張照片切割成數百張小照片,令照片看似被大量生產的商品,據鮑棟介紹,他共做了一萬張這系列作品。
《一萬個顧客》正好帶出了攝影在藝術收藏領域所面臨的問題:照片的可複製性影響其收藏價值,導致攝影在中國藝術市場上被邊緣化。中國當代攝影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這之前攝影一直是政治宣傳的工具,鮑棟指出近年中國攝影界開始反思自身歷史,在對過去的回溯和思考中尋找攝影本質,這恰恰也是《二次光》攝影展提出的詰問。二次光也可理解為重新曝光,既是攝影作品的再次曝光,也是對攝影生態、攝影收藏的再次探討。
展覽
「二次光」中國當代攝影聯展
展期:即日起至5月10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每日)
地點: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一期七樓保利香港藝術空間
印度攝影師作品 化身迷幻世界
巴塞爾藝術展期間去了香港仔參加「南港島藝術之夜」,由Spring Workshop起步,經Pekin Fine Arts畫廊,最後來到田灣新開業的The Empty Gallery。電梯開門後眼前是一片黑色,燈光昏暗,只留有一扇小窗容許月光投下一絲光芒,幾乎要摸着牆壁才能繞過玄關進入展廳。展廳是個三千呎的全黑空間,吵雜的實驗音樂讓人不安,目光自然轉移到牆上印度裔美籍藝術家Amit Desai的攝影作品。
Desai出生於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長大後前往紐約讀書,九一一事件後展開橫越美國之旅,旅途上以攝影記錄這場美國夢。二○○八年金融危機時回到紐約,恰巧家人朋友正面臨經濟泡沫所帶來的精神困境,這令他決定放棄攝影回到故鄉印度。他選擇以熟悉的攝影媒介作終結,十九幅彩色人像作品均是紐約朋友,他將一間廢棄工作室變為充滿迷幻光線的空間,被攝者在編排的舞步裏釋放出痛苦,這些作品在田灣展覽現場實驗性音樂的伴奏下,煞是共鳴。
展覽
「Transcendance」 Amit Desai攝影展
展期:即日起至6月7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7時(星期二至六)
地點:
田灣漁豐街3號大洋中心19樓The Empty Gallery
功利婚姻 男女關係的猜疑
曾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十大最受歡迎作品」等的《香港式離婚》,將於五月第三度重演。故事講述專責處理離婚事務的律師樓中,資深事務律師CK(李鎮洲飾)聘請了年輕女律師Emily(楊淇飾)後,與妻Laura(劉雅麗飾)的關係開始起了變化,繼而懷疑Emily介入二人婚姻。兩個多小時的戲碼,盡數男女關係中的功利計算、猜疑與隔膜。港式戲劇講婚姻,容易墮入預期中流水作業的兩性情節;然而提起這戲,立即浮現編劇黃詠詩那些細膩而帶黑色幽默的對白,雖然已多次重演,仍讓人看過翻尋味。
劉雅麗認為,如何維繫關係、如何克服人性的缺憾,以溝通修補裂口的反思,是故事的永恒主旨。這讓我想起劇中早與妻子Laura分房睡的CK向其妻坦言,會於她上班後偷偷爬上她床感受被窩餘溫的一幕。一切誤會與傷害後,才能從真相中明白對方心意和苦衷,會否為時已晚?
戲劇
《香港式離婚》
日期:5月7日至10日
地點:葵涌興寧路12號葵青劇院演藝廳
記者:劉東佩、王秋婷
編輯:黃子卓
美術:孔文彬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