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警惕港府激化矛盾之叵測居心 - 李平

蘋論:警惕港府激化矛盾之叵測居心 - 李平

政改方案公佈翌日,特首梁振英無論是對傳媒發表談話,還是更新網誌,都不再談政改方案,而是炮轟前晚在美孚發生的混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也異口同聲抨擊市民衝擊官員、破壞秩序。港府三大高官如此高調評論美孚的20分鐘混亂,搶盡媒體焦點,居心何在?
梁振英今年初在施政報告中炮轟港大《學苑》宣傳港獨思潮,成功地製造新話題,由此轉移泛民議員、市民對其施政的不滿。今次面對市民對偽普選方案的不滿,梁振英故伎重演,突然現身美孚,成功引起混亂後就離場。其居心恐怕不只是為了再次轉移輿論視線,而是要延續反佔中、反反水貨客的策略,先是激化矛盾製造衝突、挑動群眾鬥群眾,再看準時機出手,收割政治利益。

挑動群眾相鬥是拿手戲

挑動群眾鬥群眾是中共的拿手好戲,如今又在香港演得出神入化。雨傘運動期間,市民衝突、警民衝突頻生,梁振英政府屢屢呼籲各方克制,但從不制止親共人士、黑幫人士對和平示威者的挑釁,坐視衝突激化,直至市民對街頭狀況感到不滿,政府才出手清場,向中共宣示「奪取反佔中鬥爭的勝利」。水貨客擾民問題曠日持久,梁振英政府也是坐視不理,刺激民間發起光復行動,市民衝突激化,親共輿論炮轟港獨行動,政府才宣佈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向市民宣示「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濃情厚愛」。
中共挑動群眾鬥群眾的經典大戲當數文化大革命。當年文攻武鬥的各派,拜的是同一尊「神」(毛澤東)、念的是同一本經(毛澤東的紅寶書),還要鬥個你死我活,所為何來?只緣毛澤東認為「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天下大亂形勢大好,亂了敵人鍛煉了自己」,這是其御人之術。作為毛澤東的崇拜者,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此術應不陌生,聽命於北京的梁振英和港府高官恐怕早早就獲面授機宜了吧?
從《「一國兩制」白皮書》發表,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發佈8.31決定,再到港府公佈政改方案,市民最常聽到的是不可撼動、絕不改變、一定要得,只有林鄭月娥間中扮下紅臉,說甚麼有商有量,說甚麼考慮請中央權威人士就普選後有優化空間作承諾。但狐狸的尾巴總是要露出來的。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宣讀的聲明,完全不見這些承諾,只有令人心寒的表態:2017年舉行一人一票的偽普選後,「已實現《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有關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最終達至由普選產生的目標」。尤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日後普選方法「是否有需要進行修改及啟動相關修改程序,要視乎當任行政長官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作出考慮。」

隱藏魔鬼細節打沉泛民

如此公然表明袋住先變袋一世,如此把普選命運交給中共指派的特首,無異於向泛民和支持者發出挑戰:你們還敢說袋得落嗎?港府高官隨即到美孚宣傳政改方案,無異於到街頭向爭取真普選的市民發起挑戰,受到狙擊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梁振英對前晚果然出現的混亂難掩興奮,昨日中午就急忙更新網誌揶揄示威者:「這些不文明,只求發洩的人,稱得上民主派嗎?」林鄭月娥也作憂思狀說,擔心「沒甚麼機會可以接觸到市民」。示威者不是市民嗎?示威者不是選民嗎?梁振英劃他們為民主派、林鄭月娥劃他們為激進團體,無非是要找個理由不聽他們的意見,找個理由挑動其他市民去鬥他們。
梁振英政府從反佔中、反反水貨客中嚐到了挑動群眾鬥群眾的甜頭,如今也是一石三鳥:一是轉移公眾視線,以免政改方案隱藏的魔鬼細節被越揭越多;二是可以把政改方案被否決諉過民主派,讓他們承擔「歷史責任」;三是要達到藉反佔中打沉學聯學民思潮、藉反反水貨打沉激進本土組織的效果,還必須讓未來的衝突進一步激化,以期藉今次反反政改一鋪打沉泛民主派。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