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阿樂珍藏秘方》煲藥 婦中毒內容無教處理熟附子 公共圖書館下架

按《阿樂珍藏秘方》煲藥 婦中毒
內容無教處理熟附子 公共圖書館下架

【本報訊】一名47歲女子根據《阿樂珍藏秘方》(第33版)的藥方,自行執藥服用後,懷疑因錯誤煲煮其中的熟附子(即製附子)成份,引致烏頭鹼中毒入院。衞生防護中心已將事件通知阿樂,而公共圖書館已將該書下架。
記者:梁麗兒

防護中心提醒市民預備及服用中藥時,須遵從中醫師指示,切勿純粹根據書本刊登的藥方,自行煎藥。

出現四肢麻痹暈眩

中心接獲醫院管理局通報指,女病人因肚瀉,本月10日在未有請教中醫師下,根據該書一條治療寒症的藥方自行煎藥。藥方成份包括熟附子、白扁豆及吉林參等。她服藥90分鐘後出現四肢麻痹、口唇麻痹、暈眩、惡心等懷疑中毒症狀,遂到將軍澳醫院求診,翌日情況好轉出院。
調查指出,女病人懷疑煲煮熟附子不當,引致中毒,但她已忘記煲煮方法,而涉及書籍亦未有教讀者如何炮製有關中藥材。中心發言人指,熟附子是含烏頭類生物鹼的中藥材,可用於寒症,須經長時間煎煮,以降低毒性。不當煎藥或使用,可能引致中毒,嚴重可致命。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指熟附子須經長時間煲煮才能去除毒性,例如2至3錢份量,要用中火煮一小時。5錢或以上份量,至少中火煲煮兩小時,使用份量因人而異。

作者曾為《明報》總編輯

《阿樂珍藏秘方》在1998年出版,至2012年共14年間推出36版。內容包括聲稱可治癌症的藥方。該書的香港總經銷商昨得知事件後稱該書已不再出版及無存貨。作者王世瑜曾為《明報》總編輯,90年代移民加拿大,曾以阿樂的筆名撰寫專欄及出書。
康文署回覆指,昨獲衞生署通知《阿樂珍藏秘方》一書涉及服用中藥中毒的個案,圖書館已即時通知各館將書籍下架,避免市民索閱或外借,亦會通知已借閱該書籍的讀者盡快交還。

熟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