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終於見識到香港的創意水平是何等低處未見低。一場表揚電影成就的show,卻淪為向全世界展示香港文化沒落的壯舉。香港是否有病了?眼見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年年進步,得獎者與頒獎人上台已不再為一己滔光,而是帶出更深層意義,爭取人權公義。香港的頒獎禮還在獨沽一味搞爛gag,還要爛到無人識笑的地步。
司儀林家棟將新導演說成是「張咩咩」已令人汗顏,再看陳小春成晚扮小丑不停甩嘴,他老婆應采兒更辯解說「新聞只係『玩』一日,第二日又是一條好漢」。一個人的毫無準備、信口開河,事後當然可以選擇性忘記;但他們為頒獎禮帶來的污點,卻讓全世界記得:金像獎不專業,香港的電影人不夠專業。最令人看得氣結,是吳君如對蕭紅的不尊重,甚至把她與「砵蘭街蕭小姐」齊名。即使自己胸無點墨,也不應把一代文學家拿來戲言。這不知是吳小姐的無知,還是寫稿人的不濟。
蕭紅的文筆才情,對不少愛文字的廣告人來說,例如我,有着無限啟發。她一生命薄如花,卻把半生力氣傾注寫作,即使柔弱也要抗爭到底,抗婚抗戰抗強權,不管天,不管地,就是用一支筆,把荒涼風景和苦難人生盡情刻劃。這麼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女子,卻被笑成「拎住個篋走來走去」。雖說「面係人畀,假係自己丟」,但一些人的丟假言論,卻令整個香港電影界蒙羞。
諷刺的是,在頒獎禮前一天,香港上演了一場「協青社狂舞派對」,沒有大卡士,演出的只有一班八九十後年輕人,但他們卻能把內心一團火,化成汗水,把街舞演得出神入化。一場小本製作也能教人動容,如此星光熠熠的頒獎禮,卻落得黯淡無光。誠如蕭紅所說,「滿天星光,滿屋月亮,為甚麼這麼悲涼?」或許,我們要相信成龍的話,香港電影已死,一個黃金時代真的過去了。
文廸晞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