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審計署批評政府飛行服務隊管理混亂,長期因人手不足及飛機故障而影響緊急救援服務,又涉嫌虛報飛機到場時間達標數目,而採購飛機及零件更大花筒,損失70多萬元公帑。
審計報告指出,政府飛行服務隊2008及2012年耗資1,106萬元購置兩架訓練機,其中一份採購合約訂明準時付款可獲5%折扣,但飛行服務隊付款後並沒有取得折扣,損失18萬元。兩架訓練機的使用率亦偏低。此外因為海外承辦商破產,一筆共55萬元的零件預繳款項需要註銷。
準時個案疑篤數
報告指出,飛行服務隊有人手短缺問題,在2013及2014年編定的4,142個更次中,有4.3%共178更當值人手不足,結果有些緊急服務的召喚個案有所延誤或未能提供服務。而飛機亦經常故障,在2010至2014年間,機師在起飛之前或之後共報告2,895項機件故障,即平均每日1.6項,9架飛機的停機時間共78,961小時,當中26%即20,747小時為故障維修時間。
報告又發現,飛行服務隊在滙報服務指標時有「篤數」之嫌,311宗未能按承諾時間到達現場,被錯誤滙報為依時到達的個案;部份未準時到場個案亦未被計算。作出調整後,未能達標個案每年平均有9.8個,而非飛行服務隊所述的每年平均有6個。
政府部門不時要求飛行服務隊運送乘客至偏遠地區,2010至2014年提供考察飛行的數目共58次,審計署抽查乘客名單,發現有些乘客資料沒作記錄,令人質疑服務有否被濫用。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