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司儀組合,除了楊千嬅倖免於難,林家棟陳小春,合力把「頒獎禮」變成「失禮」。
去年是台灣金馬獎五十年,《康熙來了》的蔡康永做司儀,結果,台灣傳媒以「零負評」、「零口誤」形容。
零口誤,和香港的金像獎司儀相比,在向霑叔致敬這樣一個重要環節,居然也可以背錯歌名,把一個莊嚴肅穆的氣氛,變成一個小丑馬戲團。這是否叫「零專業」?
五十一屆金馬獎主持,黃子佼。賽前,他根據金馬獎不成文的傳統,「司儀要看完所有入圍電影名單」。一天看三部,終於看完十幾部入圍電影。
香港金像獎司儀,卻以自己沒有看過入圍電影而洋洋自得,而且還要揶揄「十點早場太早不會入場」。看來,某些電影人對電影可以付出多少,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最大問題,毫不認錯的態度。一個說「我選擇不回應」,簡直梁振英上身;一個說「搵得我預咗窒㗎啦。我自己好enjoy喎。」
再次引用黃子佼的例子,他說,「不讓給我機會的人失望」,他珍惜金馬獎司儀這個難得機會。
但香港的司儀卻「就是讓給我機會的人失望」。得過且過,預咗窒也就由佢窒,就像港鐵說新起的港鐵站預咗會漏水,便讓它漏水。
金像獎暴露了香港電影人的「水平」,例如對已獲金馬影帝的黃渤揶揄「你的日子也將如何你的樣子如何」(這是陳小春版本)。
拜託,大陸和台灣早就肯定了黃渤的演技以至主持大型節目的功架(黃渤擔任金馬獎司儀大獲好評),香港電影人開這種玩笑,難道真要告訴世人:香港電影膚淺得認為靚仔才識做戲才可以拿影帝?你認為奧斯卡會取笑積尼高遜和安東尼鶴健士兩位金像影帝的容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