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足掛齒:錢惡還是管理惡? - 何輝

何足掛齒:錢惡還是管理惡? - 何輝

超大量金錢流向成為近日焦點,絕大多數人認為是發展必需,也認為多資金便是強的表現。這部份是對的,但在絕大部份大聯賽球會都極力吸引大財團及大老闆的同時,偏偏一個國家及其聯賽,極力管制熱錢流入及資產成本泡沫的形成。極具效率及工業能力的德國,幾十年前就已經知道資產價格上升會帶來很多問題,所以有非常嚴格的房地產升值及租務管制。太多資源及財產被「鎖」在物業影響其他投資,例如創意及傳統工業。德國近代便做到薪酬實質升幅比樓價升幅還高!
足球上也相若,德國有很多繁盛城市,市民也具高消費能力,但德甲球會普遍不會建立如皇馬的銀河艦隊。制度及規例上,在2000年前後、德國甲乙組更有所謂「50+1」條例!當時改制球會保持會員制,而球隊成股份制公司,最特別是球隊可轉換控股權,但股東只有股權,而沒有球會決策表決大權。例如 2011年,1860慕尼黑破產,約旦商人伊斯麥克以1,800萬歐元買入60%股權,但只得到49%表決權。不過德甲的利華古遜(藥廠Bayer)及禾夫斯堡(車廠Volkswagen),因球會成立當初是企業為員工建立公餘體育活動隊伍,所以得到豁免。
德甲在這制度下,並沒像車路士、曼城、巴黎聖日耳門及摩納哥的大變身,但卻是歐洲大聯賽負債最少的。德甲的營運利潤近年不斷上升,2012年比英超還高兩倍多。德國國家隊(圖)在世界盃有好表現、拜仁也連續21年保持盈利!不過,有趣的是近年也有財團嘗試顛覆這制度,紅牛集團入主RB萊比錫後,令球會只有11個會員(全是紅牛員工),變相得到表決權,這引起很大爭議。門將名宿簡尼則認為現今制度有檢討必要。為何李超人不介意自己不是華人首富?因他追求是頂尖管理,不是數目!

何輝
廣東省體育台體育評述員